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8章 chater158 (第1/4頁)

雲長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攝政王跑到長安監國這件事情讓很多人都搞不懂這個事態到底是怎麼發展的,嚴格來說需要太子or攝政王監國的情況一般都是皇帝太小或者生病沒辦法處理朝政,哦,還有一種是皇帝被攝政王架空,名義上是帝國的主人,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個傀儡。

然而武神皇如今這三個情況都不算,她完全有能力處理國事,根本不需要一個攝政王出現。更何況,古往今來禪位的皇帝不少,可是那些禪位的皇帝最好的結果也不過就是被趕到一個貧瘠的封地去自生自滅,更多的是被繼位者被弄死了。

禪位之後還能當攝政王,這是前所未聞啊。而也正是因為這種詭異的情況,朝野之中也是一片平靜,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怎麼面對這個詭異的情況了。

“很簡單,因為神皇手中的力量不夠。”上官婉兒坐在那裡眉眼之間帶著一絲憂慮。

坐在她對面的太平公主卻說道:“阿孃是上古黃帝欽點,眾望所歸,她只是不願跟阿兄兵戎相見而已。”

“公主真的這麼覺得?”上官婉兒反問了一句。

太平公主頓時不說話了,生於帝王之家哪怕是女孩子政治素養都不會低,更何況太平公主是從小被武神皇養大的,她很清楚,她娘之所以不敢輕易動她的七兄不過是因為不到時候而已。

沒有幾個武將支援武神皇,她當初既然跟李顯定下了協議就算翻臉也要等自己站穩腳跟再說,至於這段時間李顯會不會壯大自己,武神皇已經儘量去限制他了,只有武治沒有文臣,李顯還能怎麼力挽狂瀾。

李顯到了長安之後整個人都蟄伏下來,雖然說是監國卻並沒有做什麼,武神皇卻因為他這樣的蟄伏而開始大展拳腳。

一條條的政令頒佈下來,整個朝堂都開始了一番動盪。

太常卿兼豫州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禕之同中書門下三品,周國公武承嗣任宗正卿,內史蘇味道左授青州刺史。

同時旗幟改從金色,飾以紫,畫以雜文。改東都為神都,又改尚書省及諸司官名。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動作不大,但是李顯知道這是武神皇一點一點的在抹殺大唐的印記,順便還提高一下洛陽的地位,使之能夠跟長安抗衡。

畢竟作為陪都,洛陽的政治地位跟長安還是沒辦法比的,哪怕李顯在長安住的是王府而不是大明宮,卻也不能小看李顯在長安的影響力。

而李顯則在等,他有的時候也承認神皇在文治上還是有一把刷子的,她能夠根據局勢調整自己的戰略腳步,歷史上雖然也是禪位,但是因為睿宗的影響力不如李顯,所以武神皇的掌權之路就分外艱辛,那個時候她殺了大量的武官以及李家宗室。

而現在她還沒對這些人下殺手,李顯覺得哪怕是為了能夠儲存住這些人,他讓位也就不冤。

只不過鄭玘卻是被他拖累了,作為攝政王一黨,鄭玘註定是不會像前世一樣被武神皇重用了,對此李顯還是有點心虛的。

倒是鄭玘自己很看得開:“重用?你想太多了,那個時候我也不過就是一個下州刺史而已,我的位置並不重要,沒有被清算是因為影響不到大局,所以才能被儲存下來而已。”

鄭玘現在想來也是挺感慨的,說實話那個時候他跟很多大臣一樣,對太后主政本就有些不滿,後來李旦讓位給太后,他們就更憤慨了,當時很多人都在密謀反周復唐的,只不過……書生造反三年不成,他當時只不過是個文臣,跟武將壓根沒什麼聯絡行軍打仗更是不行。

但或許會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拯救了他,後來他的官越升越高,武神皇的地位越來越穩,他心裡特別的煎熬,那個時候他遇到了狄仁傑,狄仁傑是個非常通透的人,從一開始狄仁傑就有自己的堅持。

那個時候狄仁傑跟他說:“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們都死了,多年以後誰還記得這個江山曾經姓李?”

現在想來狄仁傑的做法是對的,只不過當時他們這些“投靠”武神皇的那真是名聲狼藉。

李顯沒說話,他總覺得鄭玘這不過就是在寬慰他,不過,起手無悔,既然他已經做出這個選擇,就只能繼續走下去。

有了鄭玘的寬慰,在過年的時候神皇改元垂拱,並且將頒佈《垂拱格》的時候,李顯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既然放手了就放個痛快。

過年之後,李顯又開始忙了起來,因為神皇寫了詔書給李顯,這可以說是武神皇上位之後除了任命李顯為攝政王並且允許他迴歸長安之後,第一次寫詔書給他。

這個詔書其

《盛唐不夜天簡介》 第158章 chater158(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