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5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例如(見表 28),在 1925 年,進口貨至多有 50.5%是同手工業競爭的
(棉織品、棉紗、麵粉、糖、菸草、紙、化學制品、染料和顏料)。除了我
們已經注意其影響的棉織品和煤油外,在剩下的品種中最大宗的是糖(它的
進口量在 1925 年格外高,其中包括不與手工業競爭的未加工的糖)、化學藥
品、染料和顏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代替了土染料)以及菸草(其國內加工
在 20 年代增長了,因此明顯地未被進口貨壓倒)。其他具有潛在競爭性的進
口貨在數量上微不足道,不可能對國內手工業造成嚴重影響。
關於工廠產品的影響,情況與進口貨相似,這裡再次排除了棉紗的情況,
其中手工業產品急劇削減。1933 年最重要的手工業產品是手工碾的米和磨的
粉,兩者加起來佔整個手工業驗明總產值的 67%。碾米和磨面的總產量加上
進口麵粉,其總數的 95%來自手工業部門。如果自進入 20 世紀以來,由於
現代食品生產工廠或進口貨的競爭曾引起任何下降的話,那也不會很大。①
由於我們對手工業的國內市場所知甚少,很難直截了當地說民國時期的
總需求是個什麼模式。不過,三個間接指標可能有用。從 1912 到 1949 年,
中國人口幾乎以 1%的年平均率增長,同時城市人口的增長率可能達到 2%。
單是人口增加,特別是沿海商業和製造業中心的人口增加,足以解釋進口的
或國內工廠製造的商品的消費量的一大部分。現代工業產品的很大一部分由
城市消費品構成,它們在中國農村沒有什麼用處。甚至普遍使用的東西如棉
織品,以質量和成本為根據的產品的差異也是重要的;就傳統需求來說,工
廠產品可能是“劣等”貨。即使事實不是這樣,農村人口也仍然繼續使用手
工業產品,在低工資率和高價資本的情況下,這些產品仍以低於現代工業的
單位成本生產出來。
第二個指標是持續到 30 年代的外部需求。有一種研究說,用 1913 年的
物價計算,手工業的出口價值從 1875 到 1928 年每年增長約 2.6%。另外一
種估計提出,種類稍微廣泛些的手工業產品,從 1912 到 1931 年每年增長 1.1
%。②由於對國內消費缺乏更多的瞭解,報匯出口增長的數字當然不是結論性
的。不過,以 20 年代中國最大的單項出口貨物的絲來說,強有力的跡象顯示,
在絕對數量上,國內市場與出口一起增長到 1930 年,同時它們的相對份額基
本上不變。①
最後,農產品特別是需要加工的許多商品作物,在 1912 至 1949 年間的
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每年略低於 1%——大致相同。珀金斯估計 1914—
1918 年每年的農產品總值為 160.1—170.3 億元,1931—1937 年每年為 191.4
—197.9 億元,20 多年中約共增加 16—19%。②他還證明,“在 30 年代,能
夠在現代工廠加工的農產品不超過 5%或 6%,或者說,不到 20 世紀 10 年代
和 30 年代之間農產品增長的百分數的一半。”③換句話說,在最壞的情況下,
農產品的手工加工保持不變。
① 劉大中和葉孔嘉:《中國大陸的經濟:國民收入與經濟發展,1939—1959 年》,第 142—143、512—513
頁;蕭亮林(音):《中國的對外貿易統計 1864—1949 年》,第 32—33 頁。
② 侯繼明:《1840—1937 年中國的外國投資和經濟發展》,第 169—170 頁。
① 李莉蓮:《江南與絲出口貿易,1842—1937 年》,第 266—273 頁。
② 珀金斯:《中國的農業發展》,第 20—30 頁。
③ 珀金斯:《中國 20 世紀經濟的增長和結構變化》,第 12
《劍橋中國史之晚清史》 第10部分(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