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喜歡的裙子,情緒從興奮轉變為懊惱、不知所措和難過……都快要哭了。媽媽發現後指責了她一通,“怎麼這麼不小心……”

這使孩子焦慮到了頂點,她哇哇大哭……媽媽更加指責:“還哭,有理哭了還?”一切就變得混亂並交織了起來……

媽媽不知道孩子內在發生的故事,她也還處於對自己的情緒不自知的狀態。這種夾雜著媽媽的情緒,以及媽媽指責之後在孩子的內在再次產生的情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太過複雜了,最後導致孩子的內在一片混亂,孩子還無法理清,結果他內在的情緒只能像亂麻一樣阻塞在孩子的身體中。

一系列變故突然發生,孩子不知所措,然後新的痛苦又突然一下子累加了上來。

這位媽媽說,對她來說好似她的意識裡有一個不能被人破壞的既定模式或者說路線圖:新衣服,不弄髒,不磕碰,不摔倒,不哭,像蝴蝶一樣飛舞過後完美回家。要是這路線沒走好,情緒就會不可遏制地湧出來。這反映了一種意識上的強制狀態。

這樣的情景時常發生,致使孩子被反覆疊加的複雜情緒糾葛在一起,孩子就被鎖定和桎梏了。那種生命中自然啟動的調節情緒的功能,在這樣的局面中失效了。在焦慮的情緒之後,認知開始產生一個不真實的結論(甚至不經過認知而在潛意識中自然形成):“我不好。”自我價值感的低下就這樣形成了。實際上,這樣的情景即使成年後也可能無法走出來。那破壞了情緒流動的特質,是對生命功能的破壞,它人為地把情緒變成了不流動的泥潭和沼澤,這樣的溼地在早年時就成為人生命的一部分,阻塞並存留在人的生命中,成年後它也會時不時出來作怪。

如果媽媽不累加孩子的情緒,孩子就只需面對裙子髒了、破了的沮喪,她自己就會調整。或許哭一哭,沮喪就哭了出去;或許坐在那兒和沮喪待一會兒,也能把情緒釋放出去。趁著孩子還小,生命中的調節功能在愛和自由中會自行啟動,因此父母應該趁早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以避免阻礙孩子的自我調整。

情緒會來,但孩子可以讓情緒像孩子的身體一樣成長,最終達到成熟。伴隨著自我逐漸地形成和成熟,我們就可以真正管理我們的情緒了,情緒也就會來去自由了。

在幼兒期,多種情緒的疊加,首先會導致他情緒的混亂,情緒的混亂又會導致心理的混亂,既而導致認知的混亂和錯誤。有的時候我們就會永遠停留在情緒的層面,或是停留在心理層面的糾葛中,或是停留在認知層面的桎梏之中。不流動,就是一種沒有自由,內心無自由應該從這樣一個意義上來理解。當我們走不到作為人的顯著標志 ——精神時,我們就是被禁錮在了某種不發展狀態,而不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當然,即使是成年人,面對過於複雜的情緒時也會迷亂,難以理清思路。

情緒流動的最後結果就一定是對生命有幫助的嗎?是的!自然流動總是能促使人得出一個接近真實的答案,無論是關於外在世界,還是關於內在世界。這在我看來是生命法則的預定。但是也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它必須流動到最後一個結點——精神。當然,情緒會直達真、善、美。

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12)

如果我們認為有些情緒是不好的、無用的,當孩子出現這些情緒時,我們就會阻止,不讓它流過,不給孩子空間和時間。我們說:“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我們阻止孩子的情緒,用我們的情緒再度造成孩子新的情緒,混亂和停滯便開始了。一旦情緒被阻塞,不流動,它就真的成為問題了。不僅會讓孩子時下有了錯誤的看法,還會使他以後的心理和認知出問題,而錯誤的認知又會導致一系列錯誤的做法。

更為重要的是,阻塞的那部分可能就永遠停留在了童年。成年後再度回首,你會發現,有多少個童年流浪在我們的生命之河中,它們多少年一直存在在我們的生命裡。成年後我們千百次的受挫,我們頭腦是知道的,但解決不了,我們需要再次回到我們童年被阻塞的那個情緒中,讓它流動起來,改變才成為可能。

現在我們是否重視,是否觀察到,是否從內心的一隅覺知到了內心的世界?

事實是,我們的孩子如果成長得正常,他們自己就能解決讓我們焦頭爛額的情緒問題。

(四) 自知情緒後的管理

當然,幼兒在開始時還無法將自己的情緒用認知和語言表達出來,他們可以用的表達方式就是哭,即用來告訴照顧者發生了什麼,也調節了幼兒自己的內在。隨著認知和其他生

《完整的成長過程》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