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兩江總督(章尾有輔文) (第1/1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濟方正式開府兩江,是同治四年下半年的事兒了。 要說這一年,大清國內的糟心事兒,還是不老少。不過這反倒是為陳濟方,間接提供了契機。 原本坐在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上的,是曾國藩。 契機發生在同治四年四月的下旬。負責圍剿捻軍的清軍主帥,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在高樓寨中了埋伏。 此戰,清軍七千精銳被殲,僧格林沁也未能身免。 訊息傳來,清廷震動。 在此之前,僧格林沁所部,已經是大清可用的,為數不多的經制部隊了。因而僧王,更被清廷“倚為長城”。 如今僧王兵敗身死,讓朝廷失去了能夠直接掌控的,最後一支主力軍。 今後大清國的內外戰事,只能依靠湘、楚、淮、商團等,這些漢人的地方武裝。 更緊要的問題是,此戰之後,捻軍勢力大增。他們活動的區域主要是在北方,對京畿有一定的威脅。 朝廷可不想在京城邊上,再現咸豐三年曾出現過的局面。因此急須找人接替僧格林沁,領軍收拾亂局。 清廷的人選,是曾國藩。旨意也很快就下達了。 於是,曾國藩將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師剿捻。 可問題是,此時湘軍已經大半被他裁撤,他手中已無多少可用之兵了。 朝廷給他的方案是,剿捻由他作主帥,兵力則以淮軍為主。 為了協調利害,清廷還命李鴻章出任山東巡撫,負責後勤事宜。配合曾國藩的剿捻行動。 曾大人北上剿捻,按理說原來的總督之職無需開缺,最多找人代他署理即可。 但這時,朝廷裡有人說話了。 奕?領銜的軍機處提出,兩江地方,特別是江南地區,是大清重要的財稅來源地,關乎國家命脈。 此前江南經過了十餘年的戰亂,破壞嚴重,急需恢復。如今戰後重建,關係重大,必須有人坐鎮才行。 因此,樞臣們建議另外推選一人,實領兩江總督之職。 而他們推舉的這個人,就是陳濟方。 當然,陳家人為了這個提名,也得主動放棄一些。 出於遵循朝廷的慣例,也是為了不讓人家覺得,陳家人有包攬兩江權柄之嫌,陳濟雲和陳濟懷,早已主動申請,開去了在蘇省的官缺。 陳濟生則是因為軍費奏銷,和海關稅收的事情,暫時被留任。 於是,就這麼定下了。 然後,欽差大臣曾國藩就北上了。 他提出的剿捻方略是,“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以有定之兵,制無定之寇”。 然而,捻軍勢力正處巔峰。而曾國藩更是無法有效的駕馭淮軍。 因此,曾大人的剿捻工作,很不順利。 導致,朝廷對曾大人,很不滿意。 後來,京裡面決定換將了。 再後來,李鴻章接替了曾大人的位子。 而曾大人則轉任了直隸總督。 李鴻章接辦剿捻事務後,陸續將淮軍大部調往了北方,而且還持續的進行了擴軍。淮軍的軍力,由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在這一時期的西北,從前幾年就出現的回亂,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以致當地軍政糜爛,朝廷屢次換將,也難有進取。 無奈之下,清廷選調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陝甘總督。讓他率領楚軍,赴西北平亂。 回亂與捻軍,有些勾結。 楚軍與淮軍,也就有了些合作。 可不管他們的關係處得怎樣,在江南地區,各系的軍力都逐步被調走。漸漸的,這裡就只剩下商團一家了。當然這是後話。 反正新任江督,陳濟方要去江寧城上任了。 可等他到達時,卻被看到的景象,氣得又想去提兵。 江寧,金陵,南京城……無論聽到這座城市的哪個名字,人們能憶起的都是它的繁華勝景。 儘管這座江南名城,陳濟方曾到訪過無數次。可如今眼前的,卻讓他認不出來這是哪。 舉目所見,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碎磚爛瓦,街巷空蕩,四郊田荒。 這是經歷過怎樣的浩劫,才能讓這裡變成這樣。 邊走在城中,陳濟方邊恨得咬牙切齒。看著他的兇相,嚇得隨行的屬吏們,一個個戰戰兢兢。 恨歸恨,氣歸氣。陳濟方自己也知道,眼下的他不可能再為此去引軍打上一仗。 他能做的,就是全力安撫好百姓,努力把這座城市恢復起來。相信以陳家在江南的聲望,可以事半功倍些吧。 他命人,全面清查一下江寧的現狀。並且估算一下受損的情況。 這項工作,很辛苦。得到的結論,更讓人心碎。 江寧的受破壞程度,是驚人的。人口、錢糧、基礎,都損失巨大。如想恢復,任務將十分艱鉅。 甚至有人估計,江寧若想恢復大概,至少也要十年以上。還有人建議,乾脆將總督衙門移駐別地。 連日裡,陳濟方都在忍著怒火。似乎他上半輩子的怒氣,加起來,都沒有這些天的多。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激戰第19集》 第37章 兩江總督(章尾有輔文)(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