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4章 法俄同盟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如今歐洲大陸上出現的變局,要源自德國對外政策的改變。 原本在第二帝國建立之後,其掌舵人俾斯麥所奉行的外交核心是,孤立法國,同時不讓德國被孤立。 為此,他利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為德國建立起了一套,龐大而又複雜的同盟體系。以錯綜的國際關係,將德國縝密的保護了起來。 俾斯麥的結盟戰略,首要目的是為了對抗仇視德國的法國,並且防止出現一個與德國敵對的同盟,至少也要消除掉對法開戰後的後顧之憂。 為此,他最先促成了“三皇同盟”,即德皇、沙皇和奧皇領導下的,三個帝國間的結盟。 在這當中,將奧匈拉入同盟,主要是為了稀釋強大的沙俄的影響,而做出的考慮。 但是由於沙俄過於的強大,以及其擴張成性而帶來的不穩定因素,讓俾斯麥不得不對其進行更多的防範。 於是,他又組織發起了,旨在共同防禦沙俄的“德奧同盟”,並利用這個盟約牢牢的拉攏住奧匈帝國。 後來,為了保障奧匈南方的安全,俾斯麥又接納了義大利加入了德奧同盟,最終形成了“三國同盟”,即日後的“同盟國集團”的雛形。 而隨著列強之間,在巴爾幹半島的競爭加劇,沙俄與奧匈之間產生了尖銳的難以彌合的矛盾。 雖然身處域外,但為了防止被可能出現的俄奧衝突拖入戰端,同時也是為了安撫和拉攏沙俄,防止其與法國結盟,俾斯麥又主導了德俄之間簽署了《再保險條約》。 當俾斯麥領導德國,完成了上述以及其他結盟活動之後,這套系統工程令德國既獲得了安全的周邊環境,又抵消掉了盟約為其帶來的限制和負擔。 而且他也並沒有就此止步,還不斷的致力於拉攏更具影響力的盟友,比如英國。 兩國之間也幾度接近到只差“臨門一腳”,直到英國自由黨內閣上臺以後,逐漸關上了對德國的大門。 又在威廉二世執著於“大海軍”和“世界政策”之後,兩國最終走向了對立。 俾斯麥的外交政策雖然有效,但過於複雜,除了他這樣的老手外,別人很難復刻。且在外人看來,其各項政策之間矛盾重重,難以理解。 而當這位老舵手,黯然退出了德國政壇以後,他原有的那套結盟政策也被迅速的拋棄。 德國的新任執掌者威廉二世,更喜歡採用簡單且又任性的外交手段。 當德俄《再保險條約》到期時,儘管沙俄表達出了強烈的續簽願望,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讓步,但德方卻陰差陽錯的屢番拒絕。 對於德國而言,這麼重要的盟約沒能得到重視,必將為其帶來嚴重的惡果。 若究其原因,恐怕是俾斯麥的外交思路不能為繼任者所理解,也要佔很重要的因素。 犯此重大失誤的德國,很快就見到了對其的懲罰。 當條約到期失效後,深感孤立的沙俄,與孤立已久的法國,同病相憐,迅速靠攏,兩國在第二年夏天,便以互相致函的方式達成了協定。 一年後的1892年8月,兩國更是簽署了明確的軍事同盟條約,所針對的就是“三國同盟”。 德國苦心經營了多年的安全環境,從此被徹底打破。 三國同盟和法俄同盟的出現和對立,對歐洲乃至世界的局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還讓位於遠東的兩江,感到了極大的不安。 陳濟懷等人暫無心關注別處的事情,但如此一來,已經將沙俄列為假想敵的他們,在將來面向北方作戰時,卻很有可能在南方遭到法國的背後襲擊。 而且,法俄兩國可都是世界級的大國。他們組合在一起時,具備的實力,和可以整合的資源,都會成倍的增長,其效果遠勝直接疊加。 局勢出現這樣的突變,是兩江眾人始料未及的,也必須要對既定的計劃予以檢討,甚至可能要進行翻天覆地的調整。 為此,陳濟懷憂心忡忡,連續很長時間都悶悶不樂的,讓身邊人看著,都替他擔心。 兩江當局的各路精英們,也都沒有閒著,他們積極的出謀劃策,思索著應對的出路。 在他們當中,尤以外務司和防衛軍最為投入,也最為積極。 這兩個部門,由於以往的良好協作,和各自負責人之間的私誼,常能碰撞出一致的意見,這一次也是如此。 兩個部門在多番討論後,形成的一致觀點是,就目前來看,兩江應對法俄同盟的最好方法,是也進行相應的結盟,以對其加以抵消,或是牽制住法國。 經過一番審視後會發現,在如今的列強當中,比較適合選做盟友的,只有德國、英國和美國。其餘各國,或實力不足,或與兩江難有交集。 而在合適的三國之中,若論最能直接達成兩江目標的,當屬德國。選擇德國為盟友,也很符合防衛軍,尤其是陸軍的意願。 但林東方卻指出,選擇與德國結盟實在是太過“直接”,因此也成為了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這將令兩江毫無掩飾的,更早的,暴露在與法俄對抗的前沿。還可能引起德國的其他潛在對手的敵視,使兩江陷入更

《激戰1百度百科》 第194章 法俄同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