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3章 東洋的心思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與清廷簽訂了一紙約章,兩江地區由此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新舊更迭之間,總會難免生出混亂。新掌兩江大權的陳濟懷,自然深諳這個道理。 因此,保持穩定,平順的渡過這個危機四伏的時期,被他定為現階段執政的核心方針,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 在內政方面,為了儘量快速的平復民眾,因這場變革而帶來的恐慌,除了在上層做必要的廢立以外,在中下層基本沿用了原來的一切。 更全面的改革,只有待大局相對安穩之後,再逐步的進行。 對於兩江最高層面的治理,陳濟懷暫時推行諸司三省體制,取代了大清原有的官署。 今後還準備在局面平穩後,陸續引入西方的議會參政等制度。 所謂諸司,是指在兩江全域內,分管各領域事務的部門,相當於內閣各部。 包括,外務司,防務司,財務司,海關司,交通司,刑律司,農業司,工業司,貿易司,監察司,學政司,民政司,等等。 而三省,指的是兩江治下的江蘇省、安徽省和江西省,這三個省各自的行政事務管理,其下仍暫時沿用道、府或州和縣的管理結構。 這個“三”字,並不是固定下來的,只是因為當下兩江僅有這三個省,而已。 至於各級官員的任用,則是一件比較令陳濟懷頭疼的事情。 兩江自治以後,出現了一大股人員遷出的潮流,包括官宦和民間兩個層面。 在民間層面,普通百姓還好,在經過最初的,相對短時間的惶恐之後,隨著安撫和淡忘,便漸漸適應了下來,依舊我行我素的,操持著生活。 但那些鄉里計程車紳們,情況就不太一樣了。而這一類人群,也是長久以來,在華夏民間有著核心影響力的階層。 雖然陳家經營江南日久,各種新鮮事物也推行過不少。在這些過程中,不斷勸導或打壓,已經使得兩江計程車紳階層有了很大的改變。 但還是有許多思想極其頑固守舊的,仍無法接受自治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 他們中的一些人,還與外省或朝廷裡的高官,有著家族上的關聯。於是這些人,便選擇了離開兩江。 對於他們,陳濟懷的態度是,放行。只要他們不裹挾,不製造混亂,就由他們去。走了,反倒比留下來阻撓新政,或暗中搞破壞要好。 相比民間的人員流失,官吏的外流,就比較令人惋惜了。 在原有的數量龐大的兩江官吏中,不論開明還是守舊,很多人還是更看重自己的頂戴,和功名仕途。 兩江自治以後,這些官宦們不可避免的,將從此脫離大清的官僚體制,這是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難以接受的。因此紛紛選擇離開。 這些人員的流失,特別是中下層官員,可以說對兩江的穩定,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然而這卻是清廷最高興看到的。 朝廷對此一面幸災樂禍,一面推波助瀾。放出話來,說只要有人離開兩江,朝廷一定給予優議,還會為其安排新的實缺,甚至是肥缺。 清廷所承諾的,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另當別論。但確實鼓動了很多人,也給陳濟懷添來更多的麻煩。 為了儘量降低不利影響,他只得採取兩手對策。 一面是選派提拔了一大批新人,特別是從商行等新事業中抽調的人員,讓他們先至少能臨時頂上空缺。但這需要時間,更是人才難覓。 於是陳濟懷又下令,儘量對原有官吏進行勸說挽留,甚至採取了一些強制手段。讓他們哪怕是暫留一段時日,待過渡後再予放行。 總之,革新是不易的。實行自治這種大規模的,集中式的變革,更是隱含著無數想象不到的困難。 內政上是如此,在外交上陳濟懷更是小心謹慎。 在大清國,兩江地區特別是上海,是所有與大清有往來關係的洋人,最看重的地方。如今這裡突然自治了,難免會帶來很多額外的關注。 為了在初起時,能儘量保持一個安穩且友好的外部環境,陳濟懷決定暫時在兩江域內,繼續遵守大清與外國已簽訂的條約。 等將來穩定下來後,再逐步尋求改換新約,爭取廢除那些不利的條款。 如此訊息一出,確實收到效果。絕大多數的國家,見自身利益未受影響,就很順利的接受了兩江自治。 還都表達了祝賀,希望以此為機遇加強合作。 當然,那些以前就同兩江單獨訂過約章的國家,就更沒什麼可說的了。比如日本。 前面曾提過,日本對兩江自治的感受,是比較複雜的。 日本在十年前,於臺灣慘敗於陳家之手,同時還徹底失去了對琉球的控制。其國內對此,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後來日本向陳家和琉球,尋求了和解。解除了來自這個方向上的威脅,可以集中精力轉向別處。 日本接著便迫使朝鮮向其開放,並持續不斷的進行滲透,也算挽回了些許顏面。 一轉眼近十年過去了。這十年來,日本國內可謂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既平定了內亂,統一了聲音,各項維新政策也得以全面鋪開,還償清了

《激戰1百度百科》 第113章 東洋的心思(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