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1章 風暴將至 (第1/1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北洋的陸海各軍,也在抓緊備戰。 只不過相較日軍而言,受朝廷和北洋高層戰和搖擺不定的制約,以及多年的積弊,北洋的戰備總有些不盡人意。 陸營方面,因為上峰總是難定應戰的決心,淮軍進入朝鮮的程序也屢遭延宕。 在朝淮軍,僅有葉志超和聶士成所部數千人,從海上登陸並駐守於牙山一帶。曾議由陸路入朝一事,則久拖未成。 反觀日軍,已經在朝鮮集結了旅團級別的建制,兵力遠超清軍倍數,而且還在持續增援之中。 海軍方面,受朝廷禁購和後勤官僚做派的影響,北洋海軍裝備老舊,物資匱乏。 為了加以改善,在日本海軍撤回國內進行戰前訓練的期間,北洋各艦也暫離朝鮮,回到基地進行整修補充。 除了進行必要的維護改造,和調集物資以外,北洋海軍包括李鴻章在內,都十分關注著一批新艦的到來。 到了這年的7月初,兩江為北洋海軍建造的四艘巡洋艦,皆已陸續建成完工。 而北洋也早就為這幾艘心心念唸的新艦,做好了人員的安排,並在當年北洋大閱完畢後,提前一個多月便派往了上海。 按照北洋海軍的體制,只有列入《北洋海軍章程》艦船名錄的艦支,才具備大清的官方編制。餘者除非朝廷另有旨意批准,皆屬編外。 在這四艘新艦建成之前,北洋海軍有百噸級以上大小艦船共二十九艘,另有十二艘魚雷艇,總排水量四萬五千餘噸,基本上都是在編的行列。 而對於這四艘新艦的安排,不知是有人從中作梗,還是刻意遺忘,反正清廷始終未曾有新旨下達。 這就意味著,這些戰艦至少在短時期內,都無法解決編制的問題。因而操艦的官兵,也就得不到官方給予的薪俸糧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李鴻章決定採取,借用編內艦船官兵身份的方式,來代行安排新艦上的人員。 同時,由於這四艦過於新銳,在完成檢驗和整訓之前,尚不能直接投入到一線。 李鴻章便和丁汝昌商議,擬將四艦單獨組成一支小隊,暫以大沽為錨地,先行檢視,即行訓練。 此後視情形如何,再考慮餘何時,以何種方式加入到北洋海軍的大隊之中。 至於各艦管帶的人選,二人也是別有計較。 按理來說,這支新艦小隊的領軍者,當從林泰曾、劉步蟾、鄧世昌和方伯謙,這幾位丁汝昌之下,北洋海軍的二至五號人物之中選出。 考慮到北洋海軍陣中,閩黨軍官勢力很大,常有尾大不掉之嫌。 為了力行制衡,李、丁二人密議,擬調幾人之中唯一非閩籍的鄧世昌為小隊領軍,並選其他非閩系軍官為各艦管帶。 誰料訊息走漏,竟引得北洋海軍之中一陣陣暗潮翻滾,無奈只得重新考慮人選。 最後經過折中考量,決定改命方伯謙指揮這支小隊,併兼任“寧遠”號裝甲巡洋艦的管帶。 另選色目人薩氏家族出身的薩鎮冰,管帶“安遠”號防護巡洋艦。 兩艘魚雷巡洋艦,則以與方伯謙交好的林穎啟為“嘉遠”號管帶,粵籍的李和為“泰遠”號管帶。 經過這樣一番安排之後,變成了閩籍與非閩籍管帶各佔半數。 而方伯謙等人,在閩黨之中又結為一個小團體,與閩黨核心劉步蟾暗有嫌隙。 加之方氏其人,素來精明玲瓏,深得李鴻章和丁汝昌的器重,故而在此事之中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由於事態緊急,在李鴻章的不斷催促之下,方伯謙等人待最新一艦剛剛宣佈建成之後,便管駕著四艦,急匆匆的結隊返回了北方。 途中,他們僅在劉公島停駐一日夜,就又駛往了大沽,緊趕著讓李中堂檢閱新艦去了。 7月中旬過後,隨著李鴻章謀求與日和解的各項外交努力一一落空,清廷也確定了一面備戰一面謀和的方針,並且諭令李鴻章向朝鮮進軍。 如此一來,北洋在朝鮮已經處於“不得不戰”的境地。 儘管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進兵時機,李鴻章還是得重新考慮開展增兵的各種方案。 在經過一番比較商議之後,他最終選定從海路向牙山運兵增援。同時命淮軍主力從陸路進入朝鮮,向平壤方向進軍。 為了給海運提供掩護,北洋海軍也再次出動,前往牙山登陸場進行警戒。 此番北洋海軍出動了四艘戰艦,分別為“致遠”號、沈壽昌暫署管帶的“濟遠”號、劉冠雄指揮的“開濟”號和由吳敬榮代管的“威遠”號。 其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這支北洋海軍小隊的隊長。 此時已進入7月下旬,局勢又進一步惡化。已下定開戰決心的日本,終於展開了蓄謀已久的行動。 在朝的日軍,攻佔了朝鮮王宮,俘虜了高宗李熙。 強迫李昰應組建傀儡政府,並由其“授權”日軍從朝鮮國土上驅逐清軍,宣佈廢除朝鮮與大清的宗藩關係。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激戰1百度百科》 第211章 風暴將至(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