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向全國進發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江在清日戰爭後,終於得以名正言順的邁向全國,也必將在這個過程當中,迎接著各項未知的挑戰。 與陳家多年經營的兩江四省不同,大清的其他省份接受的近代事物相對較少,頑固的保守勢力也更為強勢。 其中沿海省份的情況相對要好些,因為大清的其他地方實力派開展的洋務運動,在這些地區影響較多。 更因這些地方,在大清開國通商後,西洋事物不斷傳入,已成潛移默化之勢。 相比之下,越向內地的省份,因受外來影響更少,也就更偏守舊。 不過,不管各地情形如何,在面臨變革之時,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反彈,而且從一開始就很強烈。 1894年,陳濟懷借出兵抵禦日軍的名義,派防衛軍進駐並控制了浙江。這個行為就衝擊了閩浙總督劉坤一的勢力,並引起其強烈不滿。 儘管劉坤一自討並無能力抗拒兩江,只得引部退往福州。但在臨行前,還是對杭州將軍蘇完瓜爾佳?吉和進行了一番慫恿。 若論兩江對各地,無論是接管防務,還是全盤掌控,受到影響最大的就當屬各處的駐防八旗。因此,他們自然也最具備反抗的動機。 於是,本就心存不滿的吉和,再經過劉坤一的鼓動,便糾集了部屬意圖據守杭州滿城,與防衛軍一較高下。雙方也一度出現了對峙的情形。 只不過,浙江畢竟鄰近兩江腹地,還是陳家的老家,兩地百姓關係密切,交流貿易從不間斷,兩江也對浙江刻意滲透日久。 因此,杭州八旗軍的抵制行動,極度缺乏民眾支援,就連旗兵內部都難得統一,在那個時期也得不到清廷的支援。 吉和最終無奈,只得放棄,在完成和平交接後,率領願意追隨的少數部下,離開了浙江。而他從前的大多數屬下,則都自願的留在了杭州。 毗鄰的浙江尚且如此,當兩江邁進別省時,更不知要生出什麼其他的狀況來了,特別是那些偏內陸的省份。 對此,兩江當局也是心中有數的,並且儘可能的考慮困難,對之也做了許多的準備。 從1895年下半年開始,兩江各路調查隊就開始向全國各省進發。 以確保安全為由,並行其他目的,防衛軍為絕大多數的調查隊,配備了隨行護送的小分隊。 同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減少牴觸,樹立兩江良好形象,兩江當局也嚴令各隊,務必嚴守紀律,儘量尊重所經各地的民風習俗。 在這樣謹慎的操作下,多數的調查隊都能比較順利的開展,但仍有數路遭遇了不小的阻力,其中尤以湖北方向最為激烈。 河南、湖北和湖南三省,位居天下之中,攔在兩江的整個西面,是當初清廷設下的,阻截兩江輻射內陸地區的重要防線。 其中的湖北省,更是因處在長江相對上游的位置,可以順流直下威脅江南,而顯得極具戰略意義。 為了將這些關鍵的省份控制在自己手中,朝廷特命滿人裕祿為湖廣總督,旗人出身的邊寶泉為河南巡撫。 然而到了清日之戰後,朝廷的實力和威勢被大幅削弱,根本無力限制兩江的勢力外溢。清廷以往的佈局,實際已淪為無用。 這些情形,略明眼些的人看在眼中,都會對大勢有所思討。 譬如兩廣的張之洞和福建的劉坤一等人,深以為亂世將至,為尋求自立的資本,都加大了擴充實力的力度。 不過他們在面對兩江的滲入時,因自知力量相差懸殊,皆選擇了平和接納。擬先依附,看時事發展再作考量。 與他們相比,同為朝廷“寄予厚望”的裕祿和邊寶泉,則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此二人皆素來忠於清廷,也皆是“明白人”。但面對朝廷式微,兩江勢大的新格局,一個選擇了“順勢”而為,另一個則堅持頑抗應對。 其中前者是邊寶泉,他認為兩江如此強勢,實難抗拒。其行為又有朝廷諭旨為背書,順之亦為合理,觸逆恐惹兵災,亦或危及身家性命。 因此,在他的默許之下,兩江勢力得以順利的進入了河南。 而裕祿的態度則與邊寶泉完全相反,這也是受其滿人身份所致。 他稱朝廷的旨意,是在兩江的脅迫下發出的,絕非本意。 他本人堅決抵制兩江人員進入湖廣,並調派手下練勇,駐防各要地,準備進行攔阻。 裕祿還寫信給荊州將軍愛新覺羅?祥亨,請其引軍共抗兩江。後者也是欣然接受。 作為對裕祿的響應,祥亨在留下左翼副都統瑞興守荊州後。 自己則與右翼副都統德祿一同,召集麾下八旗和綠營精銳趕往武昌,與裕祿會合。 如此這般,兩湖境內一時間風聲鶴唳,一副戰火將至的景象,弄得百姓惶恐難安。 清廷這邊,見此情形,內裡暗喜。他們不敢在表面做什麼文章,只是採取事不關己,任由地方自行處置的態度。 暗地裡,卻對裕祿等人大加鼓勵,也助長了其氣焰。於是他們幹勁更足,言行也愈發張狂,竟不斷唆使部下主動在省界騷擾。 這樣一來,整個大清,乃至外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兩
《激戰1百度百科》 第223章 向全國進發(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