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楊嗣昌的謀算 (第1/2頁)
落爺孤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廷鑑說的也是肺腑之言,也只有楊廷鑑知道楊嗣昌最後就是間接地被這些武將給害死的,所以才提醒於他,至於楊嗣昌明不明白其中關鍵,那就不是楊廷鑑關心的了。
“哎……此等擁兵自重的武夫當真該殺……國家糜爛若斯,皆他們養賊自重也……哼,如若陛下讓我去剿賊,某首相要殺的就是這些禍國殃民的粗鄙武夫……哼哼。”
好吧!楊廷鑑自覺地閉嘴不說了,自己作死怨不得別人。
“楊大人文韜武略,如果大人到中原剿賊一定所向披靡,無往不利。”
“呵呵……賢弟過譽了,只要陛下派愚兄去,到時候還請賢弟前來助愚兄一臂之力,賢弟武功蓋世,想來一定可以沙場建功立業。”
這……砸楊嗣昌果然不是省油燈,三言兩語就把楊廷鑑給繞了進去,而楊廷鑑還不好意思拒絕,當下就只好強顏歡笑地說道:
“只要大人看得起晚生,晚生定當鼎力相助,不惜餘力。”
“咳咳……冰如老弟,你真的就捨不得那錦衣衛的官職,咱們聖人弟子,最是不待見錦衣衛,冰如賢弟不怕那些文官孤立於你。”
張溥連忙咳嗽,打斷了楊嗣昌和楊廷鑑的談話,因為兩人說著說著,就說道要一起去中原打流賊去了,而張溥他們是想要楊廷鑑推掉錦衣衛差事。
楊廷鑑對張溥這個兄弟還是非常信任的,現在楊廷鑑必須要把張溥和吳偉業兩人說通,畢竟復社今後可是楊廷鑑巨大的助力:
“溥兄、偉業兄,你可知道大明知府盧象升大人,崇禎二年後金率軍犯境,京師危急,盧象升起兵勤王,後金軍退走。為防清軍再次來犯,嚴明軍紀,加強練兵,軍容大振,人稱天雄軍。
愚弟行的也是盧大人之路,先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天子親軍,到時候也好上報君王,下安黎庶,至於有人說愚弟是鷹犬也好,忘記聖人之教誨也好,愚弟並不在乎這些,愚弟只想做為國為民的事情,個人榮辱又算得了什麼。”
楊廷鑑這話說得高大上,張溥和吳偉業還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盧象升的的確確自己在訓練軍隊,並且親自掌管軍隊。而楊廷鑑只不過依瓢畫葫蘆。
“賢弟既然不顧個人榮辱,為國練兵,愚兄佩服之至。”
“溥兄,韃子頻頻扣關而入,殺我百姓,掠我財物,荼毒地方,就憑那些爛到根子裡面的衛所軍嗎?他們擔不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張溥和吳偉業當然知道大明衛所的糜爛,但是他們也無力去改變這一切。
“那好吧!賢弟就試試也好,想必賢弟訓練的出來的軍隊,一定可以把那些兇殘的韃子給剿滅了。”
張溥這話可是有點狂妄了,建奴可不是那麼好相與的,現在就說剿滅建奴,那可是有點異想天開了,重創還是可以的。
“謝謝溥兄體諒吾一片為國為民之心。”
楊嗣昌一見大家都把話說透徹了,就連忙招呼幾人到飯廳用飯,其實楊嗣昌在心裡也希望楊廷鑑練兵,今後好為他所用,楊嗣昌可是從他老父那裡瞭解到,楊廷鑑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在趙子龍之下。還好!楊鶴沒有用呂布來比喻楊廷鑑。
哪個文官不想向上爬,大家都是一樣的心思,楊嗣昌也不例外,再說楊嗣昌在山海關整飭兵馬,卓有成效,他本人也以素知兵事而著稱於朝。
楊嗣昌當然也知道這亂世,很快就改輪到他上位了,畢竟朝廷需要能打仗的文臣。從楊嗣昌先勸說楊廷鑑辭掉錦衣衛職位,到後來支援楊廷鑑,那都是在為他今後謀劃,至於楊嗣昌但因張溥勸說楊廷鑑一事,也被楊嗣昌的小小私心給沖淡了,看來這楊嗣昌也不是省油的燈。
這一頓酒一直喝到日落時分,這裡除了楊嗣昌年齡大點,楊廷鑑他們三個其實都是噴青的年齡,大家在這裡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好不熱鬧。
在分手之時,張溥和吳偉業都叮囑楊廷鑑,一定要在空餘時間用功,以備即將到來的春闈。還別說楊廷鑑這段時間真的沒有花時間溫習功課,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楊廷鑑所依仗的還是這個身軀以前的八股文知識。
……
內閣這段時間經過幾次和崇禎鬥智,終於又把崇禎才挖掘到的銀子給掏出了兩百萬兩,在加上剛剛到的秋稅,戶部的賬面上已經有三百八十萬兩銀子了,這差不多是大明以往一年的收入。
內閣大臣們正在想著怎麼分配這些銀子的時候,崇禎皇帝的聖旨下來了,崇禎皇帝讓楊廷鑑帶著錦衣衛,押送百萬兩銀子的軍餉去山西,這可是讓內閣幾位大
《全球殖民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第81章 楊嗣昌的謀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