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趙抦視察 (第1/2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雄這裡駐紮了一千五百戰兵,趙抦又將兩千廂軍交給茅庚,算是在高雄特區就地轉業了。
茅庚帶來的弟子有八個,此外,在新化招募的歸正人也到了一批。
前前後後在新化招兵買馬有四次之多,總計招來二百多號人,但是一聽說要遠赴蠻荒之島,就有一大半人準備脫離茅氏工坊(此時還是茅氏工坊,茅庚還沒有燒包到自稱茅氏集團),不過轉過頭來,離開茅氏工坊,也未必有更好的去處,因為蘇家、扶家和頓家都不會接收這些離開茅氏工坊的人,而華西營建公司也一樣不會開這個口子,除非有人願意去往占城。去占城還不如去臺灣呢!新化這裡,除了茅氏工坊和這幾家,便很難找到更好的東家,因此很多動搖份子最終還是決定前往臺灣,反正已經離鄉背井過一次了,新化這裡也只是短暫地落了一下腳,算不得自己的故鄉,這些多少富有闖蕩精神的歸正人再一次加入了移民的行列。
茅氏工坊的歸正人來了九十三人,有的還拖家帶口,連家眷一起總計有二百三十一人,對這些追隨自己來臺的人們,茅庚決定善待他們。
高雄新建的房屋,仍然還是以臨時性質的為主,萬事都是如此,先求有,再求精,因此暫時還無法為人們建造磚瓦房。不過,高雄這裡大量的樹木派上了用場,茅庚採取了就地取材的辦法,同時採用了標準化模組化蓋房的設計,所有的臨時住房都建成了圓木房,而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圓木房全都借鑑了後世框架式建房的思路,也就是像搭亭子一樣,先立好四周的柱子,然後搭好頂蓋,蓋上水泥波瓦,這樣有了一個亭子的框架後,人就可以先住進去,然後再釘四周的圓木牆和門窗。圓木房大量使用馬釘、釘子來連線和固定圓木,這跟建造毛板船的考慮是一樣的,這種臨時房隨時都能拆回成圓木,到時拆下來的圓木還可另作他用,十分符合迴圈經濟的理念。再怎麼說,圓木房比竹樓還是好上一個檔次,對此,從新化轉來臺灣的歸正人起碼對住房方面還是感到相當的滿意。
張海三這一次也從新化來到了臺灣,茅庚覺得張海三此人不錯,在臺灣也應該幫得上自己的忙,反而呆在新化也就是那麼大的造化,因此便盛情相邀張海三前來臺灣,張海三稍作權衡,就辭了新化的官差,領著茅氏工坊的眾人投奔茅庚而來。在陳亮離開澎湖的第十天,張海三領著的茅氏工坊一眾人也趕到了澎湖,很快他們也移師高雄,參與了高雄的首期建設,一個月之後,高雄建起了七百多間圓木房,所有人都住進了圓木房,算是安頓了下來。
這一天,趙抦在韓侂冑陪同下來到高雄,走馬觀花看了一通,就來到了茅庚的特首官邸。
特首官邸與圓木房稍有不同,就是四周的牆都是磚牆,窗子裝上了玻璃,其他並無不同。
在橢圓桌前坐定,趙抦首先就誇了起來:
“茅先生別出心裁,想出這圓木房的辦法,想不到三十幾天就蓋好了這麼多圓木房,委實不易啊!”
茅庚連忙謙虛:
“國公謬讚了!這些房屋畢竟比不得磚瓦房,只是為了讓軍兵和各路人員臨時有個住所,過渡一下,一年後才能住上正式的磚瓦房,慚愧!”
韓侂冑眼看著高雄忽然之間就冒出了一個鄉鎮來,自然是十分吃驚,相比起來,臺北那邊的建設速度,就好像慢如蝸牛一般。不過高雄這裡茅庚的辦事房也簡陋得很,蓋起來當然就快了,而臺北那邊是修建臺灣首府,當然得大為講究。按照大宋築城的慣例,臺北好歹也要建一座城池,如此建下來,只怕明年這個時候也未必能完工。
韓侂冑覺得茅庚搞的這個“高雄特區”,連城池都沒有規劃,好像是太特了一點。只是早就有約在先,這個特區一切都是茅庚說了算,韓侂冑也知趙抦對茅庚此舉也大為不解,只是不好質疑而已。但趙抦不便說話,自己倒是可以旁敲側擊一番:
“呵呵,茅特首的做法,快捷倒是快捷,令人佩服。不過我卻有些不解,這裡不修築城池,萬一蠻夷來攻,一千兩千蠻夷尚不足懼,若是數千上萬蠻夷蜂擁而至,若無城池為依託,茅特首可有把握固守麼?”
茅庚心知這雖是韓侂冑提出的疑問,其實也是趙抦的疑問,連郭希先此前也質疑過,這年頭修築城池是慣例,更何況附近還有敵意不明的蠻夷環伺,在大宋所有的人心中,首當其衝便是要修築一個城池以圖自保,不過茅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個打算,茅庚拿起木棒指著沙盤,顯得胸有成竹:
“國公請看,韓大人請看,高雄雖無城池,但拉起了雙層鐵絲網,鐵絲網之間,埋有地雷
《新宋大結局知乎》 第一百零六章 趙抦視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