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零五章 地盤翻番 (第1/2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特區”一詞,雖然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是全新的詞彙,但“特區”本身並沒有太多新意,唐宋的特區多了去了!嚴格來說,“一國兩制”也不是後世的創造,只因在中國歷史上早就有過太多類似的政治實踐。

羈縻,羈縻府,羈縻州,這三個關鍵詞便足以涵蓋“特區”和“一國兩制”。一千多年前的唐人,最多的時候曾經有856個羈縻州府,在大唐的時候,轄下有幾百上千“特區”,大唐對這幾百上千“特區”一概秉承“一國兩制”的原則辦理。可見,後世的政治模式多半是歷史遺傳下來的,當然,有遺傳,就有變異,起碼名稱就發生了變異。

追朔起來,羈縻統治還可以向上追朔到漢代,比如漢代對西域的管理,不過大規模推行還是大唐,而大宋借鑑唐制,轄下也有不少羈縻州,只不過在數量上不能望大唐項背而已。

大宋南渡之後,設定羈縻州的地方便只剩下西南地區,四川、廣南西路、荊湖南路都有羈縻區劃,而整個貴州範圍,都是大宋的羈縻區劃。

羈縻式統治,說得更通俗一點就是帶自治性質的特區管理模式,其中羈縻程度不同,則表示“自治”和“特”的程度不同。最輕微的羈縻,就是不駐軍並且什麼也不管,僅僅名義上屬於大宋;稍微強一點的羈縻,就是象徵性的在一大塊地方的某個地點派駐少量協調性官員,以及跟隨這些官員的少量護軍;較強的羈縻就是在當地各個主要關卡進行駐軍,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徵調當地部族土兵征戰,但還是既不具體管理也不收稅。最強的羈縻不僅駐軍,而且派駐文官進行直接管理而且進行收稅,不過這在大宋極其少見,這樣的強勢羈縻只能追朔到大唐,李隆基當政的全盛時期,在安西軍鎮及碎葉漢人城鎮都是要收稅的。

茅庚此前所去的新化,在1076年之前,就是羈縻區劃的性質。宋神宗熙寧開邊,先是章惇武力進攻梅山蠻,嗣後和平解決,梅山蠻由此歸化大宋,在原有羈縻區劃上設立新化和安化二縣,最終將此前由梅山蠻自治的地區正式置於大宋的治理之下。

也就是說,在1076年之前,新化就是大宋羈縻的“特區”之一,版圖算在大宋版圖之內,但大宋既不管當地事務,也不向當地收稅。像新化這樣羈縻的“特區”,在歸化之後,又因頻頻造反生事重新回到“特區”的情況,在大宋也不少見。因為一旦抗稅生事和造反的情況一再發生,朝廷總須調兵遣將彈壓,如此軍費所費甚巨,與所收稅賦比較,收的那點稅賦完全是杯水車薪,反而不如恢復原來的羈縻狀態划算。大宋朝廷多數的時候都是秉承財務優先的原則,因此對這些不但不賺反而老是虧本的地盤,乾脆擺出一副你愛咋地就咋地的態度,也不在乎自己打自己的臉。

故而,對於“特區”這個新字眼,大宋朝廷並沒有將其視之為洪水猛獸。一開始君臣們以為,這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已,當趙抦將設立高雄特區之事上報給朝廷的時候,君臣才明白此“特區”不同於大宋羈縻性質的彼“特區”。

趙眘對於順利進據臺灣已經相當滿意,如今趙抦又讓快馬送來了採自臺北的自然金,讓趙眘覺得自己這一次的選擇沒有錯,因此顯得尤其興奮。

“臣恭喜官家,此次取臺,未料想這麼快就挖到了一個金礦,如今看來,此礦也許一年能得一兩萬金,此實乃是我大宋之福。

留正見趙眘高興,湊趣般地道賀。

周必大也趁勢說道:

“老臣也覺得此事可喜可賀,若是年產一兩萬金,經營臺灣便可立於不敗之地。只是臺灣夷人部族眾多,加上語言不通,彼等亦無文字,王化尚須時日。有喜亦有憂啊!”

周必大對於順利取下臺灣自然也是十分振奮的,不過一想到蠻夷所居之地王化之難,便有些不無擔憂。比如荊湖南路梅山蠻,從受大宋羈縻到歸化大宋,就花了百年以上的時間,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而打下還處在刀耕火種階段的蠻夷所居之地固然容易,但收服其心使其最終歸化,誠非易事。

趙眘在高興之餘,頭腦也是清醒的,趙眘治國多年,十分講究實際,是一個不務虛名的皇帝,很少乾花錢買吆喝的燒包事兒。乾道年間,對於安南問題,趙眘就不再在安南的名份上繼續死要面子,改變大宋一直不承認安南的做法,封安南李英宗為安南國王,事實上承認了安南。作為一個務實的皇帝,趙眘深知開疆拓土最後能不能順利消化,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現在遠遠沒有到慶功的時候。

“也不知那臺灣島上究竟有多少夷眾居住,周愛卿所言甚是,臺灣有喜亦有憂

《新宋大結局珍藏版 8 完結了》 第一百零五章 地盤翻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