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漢中從此成了劉備的地盤。

曹操之所以失去漢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他在戰事最關鍵的階段離開了前線。那時他忙著自己“加九錫,行天子禮”的事情,所以就沒顧上在漢中親自指揮戰鬥。可以說,政治上的急功近利,造成了這次的漢中慘敗。

劉備並沒有從曹操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漢中戰役的勝利讓劉備忘乎所以,他以為自己可以鬆口氣。於是,曹操撤退沒多久,劉備也稱王了。

劉備稱王的結局比曹操還慘:他失掉了荊州,還失去了自己的第一猛將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劉備手下一幫文武官員領會了劉備想做漢中王的意思,於是聯名上表漢獻帝,表請劉備為漢中王。

這份奏表這樣解釋封劉備為漢中王的原因:

自從我們大破曹操於漢中之後,天下英雄豪傑紛紛前來歸附。但是我主劉備爵號不夠顯赫,九錫也未加封,這樣很不利於保衛江山社稷。我等奉旨在外,與陛下的聯絡已經被割斷。想當年,河西太守梁統等人推舉竇融為元帥,由於通訊阻塞,也沒有經過皇帝的允許,但他卻從此立下了卓越功勳。如今社稷危難,隴、蜀告急,曹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僚,朝廷已經危在旦夕,這實在讓我等寒心吶。臣等依據舊典,封劉備為漢中王,拜大司馬,他將率領千軍萬馬,掃滅凶逆。我們在漢中、巴、蜀、廣漢、犍為這片土地建立侯國,所有行政設定都遵照過去的法典。這次自立為王,只是權宜之計,完全是為了我們的江山社稷。等到大功告成之日,我們自然會前來謝罪,雖死無憾。

(《三國志。先主傳》;自操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奉辭在外,禮命斷絕。昔河西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權均,不能相率,鹹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今社稷之難,急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寮,朝廷有蕭牆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凶逆。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在表請劉備為漢中王的名單中,共有一百二十位聯名者簽字,其中有馬超、許靖、龐義、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等要員。但名單中不見趙雲,也沒有劉巴。

趙雲和劉巴沉默不語,牂牁太守費詩卻是明確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向劉備上疏說:“殿下您是因為曹操父子篡逆,才不遠萬里地約眾討賊。如今大敵未克,就先自立為王,恐怕會讓人心疑。當年高祖劉邦與楚霸王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結果高祖佔領咸陽,抓獲子嬰,還是把王之位讓了出去。現在殿下您還沒有走出門庭,難道就想自立為王?我以為這樣是不可取的呀。”

劉備本來正在興頭上呢,被費詩的上疏表惹惱了,他立即降了費詩的職,讓他去做永昌從事了。

(《三國志。費詩傳》:後群臣議欲推漢中王稱尊號,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

第十篇 漢中論策(3)

終於沒有人敢當面反對了,於是劉備在群下的簇擁下,在沔陽舉行了加封儀式,劉備將王冠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三國志。先主傳》:遂於沔陽設壇場,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訖,御王冠於先主。)

劉備自從做上漢中王以後,當時很多人都以為劉備是漢室復興的希望,而劉備也當仁不讓地以天下之拯救者自居。但劉巴以為這樣不妥,劉巴和主簿雍茂一起上諫劉備,希望劉備暫緩拔高自己的形象。沒想到劉備找了個理由把雍茂給殺掉了。嚇得劉巴從此再也不敢出頭了。

劉備殺臣,雖然堵住了反對者的口,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從此再也沒有人來投靠他了。

(《三國志。劉巴傳》引《零陵先賢傳》曰: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劉備作了漢中王后,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比如律令典籍的制定頒佈。他特意聚集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

《孔明是?》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