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郃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諸葛亮的主力大軍一直沒有前來決戰。

馬謖在山上等得著急了,他心想為什麼丞相的大部隊還不來呀。他在山上看得清清楚楚,魏軍兵馬只有五萬。只要諸葛亮十萬大軍殺過來,再加上他馬謖居高臨下的攻擊,張郃的人馬就會頃刻間崩潰。

只可惜那時的通訊條件不發達,否則馬謖一個手機打過去,也可以直接要求諸葛亮調整部署呀。

然而,根據諸葛亮一生謹慎的性格看,即使諸葛亮得到了馬謖的彙報,他也未必敢來和張郃決戰。畢竟這是戰前部署中沒有的內容呀。

駐紮在山下的王平,可能已經派快馬向諸葛亮彙報了請況。所以,後來在追查責任時,王平一點也沒事,反而是受到了嘉獎。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推論:諸葛亮已經得知了馬謖被包圍的訊息。可即使是這樣,諸葛亮依然沒有改變原來的計劃,也沒有派一兵一卒去援助馬謖。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袁子說這句話,原本是想誇諸葛亮勇敢善戰。但卻間接反映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即:全軍撤退,馬謖負責為主力斷後。可惜馬謖自己不明白,還以為自己的任務是打前鋒呢。

馬謖繼續等待,一直等到肚子餓了,還不見魏軍爬上山來。這時候,負責做飯計程車兵前來報告,說汲水道已被切斷,山上也找不到水,根本無法做飯。

漸漸的,有士兵開始抱怨了,說肚子餓得咕咕叫,這仗還怎麼打呀?

聽著士兵們的抱怨,馬謖的腦袋一下就大了。他心說,我熟讀兵書,從來沒有聽說因為做飯找不到水而導致失敗的,看來今天我將成為這種失敗的典型案例了。

後來士兵們實在餓得受不了了,馬謖只好強行下山突圍,結果被魏軍好一頓痛擊,蜀軍死傷慘重,只有馬謖和少數士兵逃脫了。

(《三國志。張郃傳》: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王平比較狡猾,他帶領的一千人馬在比較遠的地方紮營,所以沒有陷入張郃的包圍圈,但他也沒有去策應馬謖的突圍行動。看見馬謖的兵馬被敵人大砍大殺,他也只能力求自保,乘早撤退。

(《三國志。王平傳》: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全線撤退

街亭雖然丟失,但諸葛亮的人馬依然佔據著數量上的優勢。可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卻卻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劉禪在給北伐軍做戰前動員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三國志。後主傳》)也就是說,北伐軍有二十萬人。雖然這有可能使一種激勵自我的誇張說法,但人數在十萬以上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第二十篇 第一次北伐(7)

《三國志。馬良傳》引《襄陽記》曾有這樣一句話:“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就是說,諸葛亮殺馬謖時,有十萬人為他垂淚。這垂淚的人自然主要是北伐的軍人。

《漢晉春秋》中有一段諸葛亮的話:“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這也說明,諸葛亮計程車兵數量絕對超過了曹真和張郃的人馬。

也許是從街亭逃回計程車兵誇大了魏軍的人數,使諸葛亮失去了決戰的勇氣;也許是諸葛亮擔心敵人的援軍還會源源不斷地到來。總之,他不想再繼續在這個戰場上呆下去了。當然這也體現了諸葛亮一貫謹慎的風格。

全線撤退,意味著也要放棄已經“響應”了諸葛亮的三郡。早知這樣,還真不如強行進城搶糧呢。為了彌補損失,諸葛亮對士兵下令,把西縣一千多家居民驅往漢中。

捨車保帥

街亭之失,馬謖罪責難逃,但諸葛亮也難辭其咎。後人常說,諸葛亮錯就錯在使用馬謖作先鋒官。要我說,諸葛亮還有兩個更大的錯誤。錯誤之一是,他沒有和馬謖進行很好的溝通,致使馬謖將掩護撤退理解成了誘敵決戰;錯誤之二是,當魏軍包圍馬謖時,諸葛亮沒有勇敢地抄敵人後路,表現出了怯懦的指揮行為。

假如在張郃

《孔明の罠五個結局》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