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太多的學生,對老師的要求高到過分的地步。他希望自己的老師是頂尖人物,甚至方方面面都是頂尖的。我在新東方教書若干年,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特別好玩的現象:越是基礎差的班級,學生對老師的要求就越高。到了託福班、GRE班,像我一樣發音差得“狠”的老師竟然可以大受歡迎……要知道,用我這樣的口音去教新概念或者是四級考試的輔導班,很有可能被學生轟下臺。能想象出這究竟是為什麼嗎?見識越少的人越喜歡用自己所有的見識作為判斷依據,並且完全不顧自己見識的侷限,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的見識有侷限。
“教得最好”的老師肯定會做,但往往並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會教,更不用說“教得最好”了。想想吧,帕瓦羅蒂的老師唱得比帕瓦羅蒂更好麼?……那老師不見得天生有那麼廣的音域吧?但,他可以教出帕瓦羅蒂。泰森的教練打得過泰森麼?……那教練估計不會有那麼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訓練出拳王泰森。羅納爾多的教練球技一定比羅納爾多更好麼?……不見得吧?但,他不僅教出了羅納爾多,還有很多球星都是他的學生。
最後,用自己的學習結果衡量老師往往並不正確。很多人都用自己的學習效果來衡量老師,以及老師講授的學習方法和內容。這個貌似比較合理。但是,問題在於,老師之於學生,往往正如醫生至於患者。有些時候,醫生可以手到病除:但是另外一種情況同樣非常常見:患者的病是否可以根治,不是醫生可以決定的……患者可能得的是絕症,或者患者能夠康復的前提條件是他要積極配合治療。所以,作為患者,也許可以跟大夫說“趕緊給我找點合適的藥,讓我的感冒症狀馬上消失!”但是,患者肯定不會也不該對醫生說“你要是三個月內治不好我的胃潰瘍,你就得不僅退我醫藥費,還要給我補償精神損失!”
以上提到的這些誤解,絕對不僅限於少數的學生。事實上,大多數的學生就是如此的。說起來有點抽象,但是確是如此:每個個體的存在以及活動都影響引起另外一個或者更多個體的甚至群體的存在和活動。學生的這些誤解,直接或者間接引發了教師群體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的回應……有些老師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欺騙,讓學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學生自己……然而可笑又可悲的是,仔細觀察竟然發現原來是周瑜打黃蓋。於是,教師們都大公無私品德高尚、都潔身自好堅持原則……但這可能麼?教師也是人,尤其作為一個群體,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性體現……但,在學生、家長、同事、領導以及整個社會的“超人標準”之下,扭曲程度便無以復加。很多學者直言不諱地說,這世界最虛偽的群體前三位分別是:神職人員、教師,和政客。
還需要補充的是,無論是哪一位老師,都有出錯的時候。很多的時候,我跟學生講,“求你了,不要叫我李老師,聽起來怎麼像李大師……李X志。” 聽起來像是在開玩笑,實際上,這句話裡面實際上包含著一個苦辣酸甜俱備的心願:你能不能只判斷一下我說的這事兒究竟有道理沒有?有的話就聽,沒有的話就算 ……當然,我有我自己的職業道德,沒道理的事兒我不會講。如果我講的竟然不對,相信我,我確實不是故意的……我每天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避免這種事情。可是,無論我多小心,都會犯錯……這是決不會僅因為我的老師身份就會有所不同的事情。
我讀錯過單詞非常多……我有個筆記本上記錄著超過200個的曾經被我讀錯過的單詞,隨便說一個作為例子:facade,曾被我讀作 '’faekeid'(其實是'f3’sa:d');前兩天我還遇到另外一個講課相當不錯的老師把specific讀成'’spesifik'(其實是 'sp3‘sifik'),但這並不意味著更多的什麼,這位老師是我遇見過的最具思想穿透能力的老師之一。
我在課堂上無數次提到過,之所以現在美國鐵軌之間的距離是4英尺8英吋的原因竟然與兩千年前的羅馬人的戰馬的屁股的寬度有關……拿這個做例子告誡學生,今天的錯誤將必然導致明天的尷尬。可是,今天我為了寫文章查資料,偶然發現,這個例子根本就是以訛傳訛!
我永遠記得一個場景。那是在幾年前,我的第一本書《託福核心詞彙21天突破》剛剛出版不到三個月的時候。一個長相一臉委屈的小女孩拿著我那本書,走到講臺前問我:“老師,這本書裡面有錯誤麼?”我一秒鐘都沒猶豫:
《把時間當作朋友》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