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上,當時民營企業並沒有開放的發展環境,民營企業進入市場要承擔更多的道德壓力。早期的民營企業發展沒有貸款,沒有經營執照,只能借國有企業的牌子進入市場,就是所謂的戴紅帽子。很多民營企業往往只能靠來路不明的貸款起步,一開始資產負債表上就已經負債累累了,一起步,就要冒著資產隨時被收歸國有的危險,還要頂著非法集資等罪名(如賄賂銀行、挪用公款、註冊資本不實或抽逃資本金等)。

儘管在1987年,國家剛剛修改同意了《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個體工商戶的存在。在1988年修改的《憲法》中也明確寫道“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記憶體在和發展”。也就是說,國家已經立法承認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但在當時,私營經濟究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一時之間還是人們爭議的話題。1989年,私營企業從一年前的20萬家銳減到只有9萬家,個體工商戶的從業人員也銳減了360萬人。私營經濟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關部門找到劉家兄弟,說他們的經營違背了國家的有關法律,僱用的工人數量過多。按當時的規定,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聘請的人不能超過8個,而希望飼料公司聘用的人先是10個、20個,後來增加到80個,甚至已達100多人,屬於剝削,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按照有關規定將關掉希望飼料公司。也就是在這期間,劉氏兄弟突然間感到買原料和運輸受到了限制,到其他地方辦事也受到了限制。

這場滅頂之災讓劉氏兄弟感到非常震驚,也非常不甘心。經過這幾年含辛茹苦的創業,希望飼料在國內已經小有名氣,更重要的是,這其中注入了四弟兄太多的心血。無奈之下,他們又找到曾經關心和支援過他們的縣委書記鍾光林,要求將希望飼料公司捐給國家,只要不被關掉。

當時,鍾光林沉思了一下說,我沒說過要收你們的企業,你們幹你們的嘛。我相信你們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你們搞的是養殖業,搞的是科技興農,而且帶動了很多專業戶。

後來,在鍾書記的幫助下,在有關部門的斡旋下,希望飼料公司終於得以生存下來。

到1990年元旦,希望飼料的月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000多噸,大大超過了成都正大有限公司。到1993年達到15萬噸,一下子躍居四川省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第一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創業:艱難的起步(8)

直到如今,每當談起這段曾經面臨夭折的歷史,劉永好依然感嘆不已:“從創業時自籌的1000塊資金到幹到1000萬元,我們幹了6年,這6個年頭真辛苦!那個時候儘管國家的政策允許我們試一試,但是限制還蠻多。首先,僱工不能超過8個人,超過就是資本主義。6個僱工就是社會主義。其次,銀行不給貸款,土地不能買賣,公司不能組建……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讓希望能夠活下來,即使是無償送給政府。”

6。希望從這裡誕生

劉永好清楚地記得,“希望”二字最早是老父親殷殷教誨時常說的詞。1979年,父親劉大鏞因病離開人間。臨終時給劉氏兄弟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一生想為國家多做點事,但是沒能如願,而你們大有希望。”是啊,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國家、個人怎能沒希望?

新津縣原是四川有名的窮縣,但是,1983年,當地的銀行卻發現:一些原先赤貧的農民竟跑來存款來了,而且一下就是200元,當時城裡一個人的月工資也就幾十元錢,農村儘管實行了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尤其是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但農民的收入遠遠趕不上城裡人的工資收入。因此,作為存款來說,200元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200元錢的來路可真值得懷疑啊。銀行於是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了劉氏兄弟這個創業典型。

1986年,劉氏兄弟創辦了專門研究飼料的科學研究所,取名就是“希望”。1989年,劉氏四兄弟為“希望”註冊了商標,1991年,組建成都希望集團。劉永言為董事會主席;劉永行為董事長;劉永美為總經理;劉永好為總裁、法人代表。

1992年,“希望”在重慶建立了第一個分公司,不久,*南巡講話發表,“希望”又比別人搶先了半拍,實現了在全國市場的大突破。這一年,四兄弟和平分家:老大劉永言主要從事電子工業,老三劉永美(陳育新)從事房地產行業,老二劉永行和老四劉永好共同經營飼料行業。

《劉永好中國首富是什麼時候》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