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G迦似制鵒�凇抖煉判慕狻分校�怠妒�糾簟貳捌鷯忻突⒕鶉酥�啤保�綣�喲砭醯男�鈽Ч�俠蠢斫庹飧銎烙錚�皇歉��渚�鄙羈搪穡�
面對半夜徵兵的突發事件,“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從這迅速、果斷的行動上看,老婦老翁是知道差吏夜來目的就是徵兵的,而且還想當然地認為徵兵的物件就是老翁。所以他們以為老翁一“走”,就可躲過這次厄運,保全這已經殘缺不全的家。但事件的發展證明老婦老翁的如意算盤其實也只是一廂情願的錯覺,因為徵兵不僅徵到了老翁,而且連老婦也在劫難逃。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
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
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
役,猶得備晨炊。”
可憐的老婦自以為只要能掩蓋住老翁出逃的事實,使差吏產生“室中更無人”的錯覺,她這殘破的家就可以苟全了。因而她竭盡全力,聲淚俱下地述說戰爭給她全家人所帶來的深重的創傷,以使差吏相信“室中更無人”的假相,從而達到掩蓋老翁出逃的真相的目的。這裡的“婦啼一何苦”不僅有著失去二子的痛苦,同時也有著老婦為矇騙差吏、保護老翁而大加渲染的心態。
差吏果然沒有追問老翁的下落。但這並沒有順理成章地使這出悲劇形成一個令人寬慰的結局,現實的結局反而是更加令人難以料想的嚴酷:“老婦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對於老婦從軍的舉動,有人解為勇赴國難,有人解為出於無奈。但前者任意拔高人物,並淡化了作品的悲劇力量;後者則流於表面,沒有從當時的特定社會環境出發去分析人物的特定心境,沒有注意到人物心理錯覺的存在,因而忽視了這個舉動的主動性--老婦人是主動地“急應河陽役”的。而她之所以會採取這樣反常的舉動,一方面是怕時間拖久了,老翁回來被捉,所以“請從吏夜歸”,趕快把差吏引走。另一方面又源於她的另外一個心理錯覺:她以老婦人的身份去從軍,不會像老翁那樣被驅到戰場上去拚殺,不過是在戰場後方做做飯、洗洗衣,一般是不會有生命之虞的,一但戰事結束就可安然回家。但從當時安史之亂的情勢上看,這也只能是她的一廂情願的錯覺。在雙方大軍雲集的戰場上,戰爭態勢瞬息萬變,一個壯年男子尚且生死難卜,更何況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太婆呢?看著老婦人被如狼似虎的差吏推搡而去,想著那血肉橫飛的戰場上老婦人可能遭到的不幸,想到這徵兵由中男到老翁、又由老翁到老婦,怎能不令人頓生切膚之痛!
至此,詩也進入尾聲。而這尾聲在錯覺的搖曳下也愈發顯得深沉、悲愴了:“夜深語聲絕,如聞泣幽咽。”一個“如”字點明瞭這裡所寫的又是詩人的錯覺。夜深了,人靜了,可詩人還是難以入眠,剛才那荒唐而又悲慘的“捉婦代兵”的悲劇對心靈的刺激實在是太劇烈了,以至於耳畔好像還久久迴響著老婦人和她兒媳的幽幽哭泣聲,而這錯覺不正出自詩人那憂國憂民之心嗎?但此處的錯覺與“有吏夜捉人”的錯覺顯然不同,前者是誤解,以顯現實之黑暗;這裡是有意烘托,以表內心憂憤之深。“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這裡的“獨”字活現出了詩人的惆悵、憂憤;而對於那個曾抱著樂觀的錯覺潛伏村外的老翁來說,面對著相濡以沫的老伴被抓走的冷酷現實,這個“獨”字又孕含著多少憂傷悲憤哪!而錯覺則更使他久久地陷入悔恨交加、悲痛欲絕的悽苦境地。當我們咀嚼“前途”二字時,也會感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懸念感。這老翁、這老婦、這殘敗的家又會有怎樣的前途呢?而那些像老婦老翁一樣掙扎在安史之亂中的廣大人民的前途又會怎樣呢?這扣人心絃的懸念感不能不令人生出這樣的感慨:瞻念前途,不寒而慄!也正是在這些錯覺與懸念的又一次搖曳下,結尾才更顯得沉鬱頓挫,餘音嫋嫋不絕。
杜甫的《石壕吏》以錯覺始又以錯覺終,以懸念始又以懸念終,錯覺與懸念給這“至今已覺不新鮮”的“萬口傳”的杜詩又增添了多少藝術魅力啊!
曲阜師範大學《語文函授》1992年第5期
趙、高、宋、晁——《水滸》姓氏趣談
《水滸》中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將共用了七十七個不同的姓,顯示了農民起義軍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但姓氏的覆蓋率雖然很高,卻唯獨沒有“趙”、“高”二姓。這兩姓都是大姓,特別是“趙”姓,處在百家姓之首,還是宋朝的國姓呢!從表面上看,
《無稽之談是什麼意思並造句》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