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何為讀書人 (第1/4頁)
餘萬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李二最後還是同意了,李承天身旁多了一位先生。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殿下可曾聽過?”
李承天默默搖頭,星際時代開始,華國便已放棄古文課程,學的最多的就是人類的發展歷程以及時代變更,除了幼兒時期背誦的唐詩三百首,便再無任何映像。老師家中倒是有一副古貼,但是李承天根本看不懂,也就沒多詢問。
李綱繼續問道:“不知殿下如何看待儒家?”李綱覺得很重要,因為李承天這位皇子行事風格與讀書人完全不符,應是年幼所致,但李承天可是天降神子,若冷眼看待儒家儒生,怕今後儒門難行也,固此,也是李綱執意為李承天教習之原因。
李承天指著殿外在訓練的秦懷英幾人“以熱血護國的人被你們看不起,你覺得我如何看待?”
李綱笑了,孩童習性,些許誤會解開即可“殿下說笑,我等儒生從未看低將軍甲士,但國家需要安定,勇者多了易起紛爭。”
李承天沒接此話,爺們可是正經出身的軍人,從不認為軍人會引起國家紛爭,從古至今,軍人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建立起國之基礎,隨後的日子裡卻不斷被削弱,直到亡國。
“敢問先生,我從拜讀一片著作,文中提到,文者可提筆殺人,千萬裡之外取人首級,再有文章鎮邊關,外族不敢入侵!敢問先生,儒生可否?”
句中包含了暗諷之意十足,可惜李綱並未瞭解其中含義,畢竟唐朝的文人是真的可以提劍殺人的,朝廷中很大一部分官臣皆上過戰場。
“殿下此言何意?文者如何提筆殺人?”
李承天道:“武者靠勇,文者靠腦,自古便是如此,可承天想問一句,一個國家如果由儒生一派完全接任,此國家如何自存?”
“請殿下見教!”
“國無將士如何抵禦外敵?你可知朝中多數文官在東突厥來襲之時的見解?”
李綱無言,此事他知,朝中部分文官打算送與糧草以示友誼“可這也是為我大唐免去兵災之患!”
李承天怒便,笑“銜尾乞和之輩,不過擔心突厥打到長安罷了!”
“殿下,此言......”
“且聽我言便可,今日你無需開口,只要想想我之所說即可。國家的建立離不開武力,大唐能到如今地步也是因無數將士鮮血鑄成,可當大唐剛穩定下來的第一步,便是削弱武派,文官抓住機會便會參將軍之過,我想知曉,國中無可參之人後,文官能否帶兵打仗?”
看著李綱想開口申辯,李承天手勢禁聲,繼續道:“我知曉你之含義,武將終究只是武將,不會內務,更不懂得治理嘛,對吧?但你有考慮過這些讀書人治理的結果呢?有什麼問題都不會自己解決,武將遇事先解決,文官遇事先上報!為何我華夏之國在建立後首先都要扶文抑武,因,武強於文也,顧要維繫雙方均等,此乃帝王之道,並不代表這是爾等讀書人的驕傲!陛下仁義,我朝多諫官,但先生可曾看過諫官所做之事?”
“為何紙上談兵現於世,不過文人先壓過武將所造勢而成!若有一日,大唐出現大批次文武雙全之人,請問先生如何對待?打壓?”
李綱試想後,覺得確實會發生,不禁落下冷汗
“我被百官參奏,想問先生,此中可有一人不是讀書之人?為何參我,無他,無知也,不在自己掌控範圍之內的人或物,文人都想去除!上賢之書可曾如此教導?而且!先生,最重要的是這些文官自認為可影響陛下決策的時候,承天想問一句,此事可再三否?
我為大唐帶來天雷神器,陛下念我年幼便承擔在自己身上,是何原因?我帶來了好處,對別人看來確實壞處?我滅除蝗災,可有人上表稱讚?沒有吧?但是有人上奏柬我之過!什麼年少為妖、為害蒼生,這些事未經確定便全按在我的腦袋上,是何原因,別人都在柬,他不柬反而不合群?一個國家的諫官每日上柬皇子?
先生,不要說你不知,你知曉,雖未參與,但你也是從犯,因為你的冷眼看之,刻意縱容!當事不可為之,便要來我宮中教習,不過是想緩和陛下與文人之關係!
李綱和想說自己與五姓之人並無任何關係,但卻被李承天的話觸動,冷眼看之,刻意縱容,從未阻止便是從犯嗎?
一個人為國家做出貢獻,卻因為年幼成為眾人忌憚的物件,在你們看來竟是合理?那即是如此,何不全部更換,大唐需要爾等如此固步自
《大唐科技股票最新訊息》 第14章 何為讀書人(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