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丫��勒飧齔∷�牆�股淞緣模�諡洩�淥�厙�男磯嗉漓氤∷�彩僑鞝恕�

然而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卻要數文華殿後面文淵閣中的

圖69北海

1.團城A.玉佛B.玉甕2.蜈蚣橋3.瓊華島4.靜心齋5.北門

6.松坡圖書館7.小西天,萬佛樓8.九龍壁9.五龍亭(五亭橋)

10.觀音堂11.大西天12.金盆玉■橋PPP鼓樓

圖70旗

皇家藏書處。那是一座兩層樓閣,裡面的藏書都套在絲或織錦的書套裡,書套旁邊用玉別針別住。那兒還有皇帝的御書房,分佈在底層和頂層,皇帝可以在此讀書。那兒有乾隆皇帝的四部大型藏書中的一部,即著名的《四庫全書》。藏在圓明園的一部同樣圖書在1860年被戰勝的英法聯軍燒燬了。那時歐洲人極為欠缺對中國的瞭解,英法聯軍計程車兵們全然不知他們燒掉的是多麼寶貴的財富。當年乾隆皇帝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尋有價值的古書,這些書被送往首都,由學者編輯們著手逐一進行研究,並與已有的書籍進行對照。將選出的圖書列出書目,用手抄下來,納入這個龐大的總集。

第六篇 皇宮和御苑(4)

此外,還附加了未能包含在內的一些優秀書籍目錄。當時的編輯們盡皆廣聞博學者。尤其是老學者紀曉嵐,他是一位聰明過人、富於幽默感的地道學者,乾隆非常敬重他。當年對《四庫全書》中每本書的風格,著述情況和價值所做的簡要編輯評論,亦即提要,至今仍保持在經典評論的水平。較早編就的永樂年間的全書——《永樂大典》,除了大約二百本今存者外,其餘著作已盡被燒燬或已散逸。這套《四庫全書》的編纂亦效其法,由專門學者們認真標註,每一筆都加以認真查驗。用墨精美,用的是又白又厚質量上乘的宣紙,用絲線裝訂成冊。

當世人看到康熙、乾隆學習漢語的巨大熱情,早期許多漢人對滿族統治者的怨恨便逐漸化為烏有了。這些帝王都是文學藝術的保護者,許多令人折服的百科全書、字典、參考書都是由他們下令編輯的。幸運的是,康熙和乾隆皇帝執政皆達六十年。事實上,乾隆在位將及六十一年時,他便退隱了,聲稱他不敢超過偉大的康熙統治的年限。他死前在內延東側又平靜、舒適地生活了幾年。由於乾隆深諳漢族文化,且作有精湛的詩句和書法作品,因而世間有一傳說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即乾隆父母是漢人,幼年時他被偷帶進宮,由他人用計襲了皇位。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四歲時就被推上了寶座。我在北京時,溥儀還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仍住在內廷,跟從R.F.莊士敦(R.F.Johnston)先生學英語,莊士敦先生為他取了個很妙的皇室名字——亨利。我的一位朋友曾看到這位亨利·博儀的桌上放著一罐亨特萊和帕爾默公司出品的餅乾,毫無疑問那是他的英語導師送給他的。人們還看到他從舊書上撕下一頁來擦鼻子。後來他被“基督徒”將軍馮玉祥戲劇性地趕出了皇宮,當然這並非因為他本人有什麼過咎,再後來便被日本人綁架,軟禁,送至天津;然後被立為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在廣島事件後,他又在前往滿洲里途中被俄國人逮捕關押。

我最後一次聽到博儀的訊息是在一九六O年。那時他已成為一名普通人;正在徹底交待他那與生俱來的“資產階級”罪行,發誓要為勝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而工作。

圖71蒙古軍營

圖72頤和園中之石舫

西苑中的南海、中海和北海是歷代皇帝的娛樂場所,覆蓋著古樹,有北海的藏式白塔君臨其上,從遠處便可依稀望見白塔的麗影。法語稱白塔這種奇形怪狀的結構為“薄荷瓶”,這比喻很恰當。這一帶原是忽必烈汗所建諸宮殿的中心。當初那些宮殿中掛著野貓和貂,地板上鋪著黑貂皮。忽必烈汗的獵鷹房在西部。馬可·波羅寫道:“他的公園內有許多白色雄鹿,勒鹿,瞪羚和不同種類的乖巧的松鼠。”奧德里克曾對宮中一隻機械孔雀的技術奇蹟大加讚歎,那裡還有一座金制的水鍾。(參看第四章)

南面是南海,有著極美的景色,也發生過令人寒心的慘劇。由一道狹長的地帶與北面陸地相連的一座小島便是瀛臺,它常被此間譯為“海洋平臺”。實際上,“瀛”的含義是讓人想起廣為傳說的中國海中的仙島。

改革派皇帝光緒被軟禁於此達整整十年之久。它還使人憶起被戴上鐵面具然後關進地牢的法國王子,他在那裡腐爛、死去,卻不為人知,那小島就在法國冥納以外的海中。光緒

《大城北城醫院中午幾點下班》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