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5章 都是人情世故 (第1/2頁)

喜歡刺果子的溫闌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無米下鍋快白了頭的曹真不一樣,葉倫在長安城裡也快要愁死了。

這件事還要從諸葛亮和後宮們說起……

這段時間,諸葛亮幾乎每天都是日理萬機,忙得不可開交。

此次北伐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蜀漢的地盤足足擴大了一倍之多!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更多的事務需要處理,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而在所有的事務之中,最讓諸葛亮感到頭疼的,無疑是前期的官員任命工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每一次的官員任免,都可能影響到一方百姓的生活和命運。因此,必須謹慎對待,不能有絲毫馬虎。

並且這個任命工作不僅僅關係到國家的治理和穩定,更關係到人心的向背。

比如說,對於那些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出色、積極響應大漢號召的地區,比如天水三郡,這些地方的官員應該得到重點提拔。他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扛起大旗,撥亂反正,心向大漢,為大漢做出了傑出貢獻。

因此,對這些人的獎勵,不僅可以激勵其他地方的人民,也可以為以後的戰爭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

這樣一來,下次打仗時,敵人的抵抗意志可能會降低,從而減少己方士兵的傷亡。

同時,如果能透過招安或招降等方式將對方納入自己麾下,那麼對未來的戰爭將會產生極大的幫助。古人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正是此理。

而且,天水三郡由於反抗得較早,他們的人口和土地都倖免於難,沒有受到戰火的波及。特別是那些沒有被曹叡帶走的部分,更是能夠率先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如果能將這些地區的官員選拔得當,那麼這些地方很有可能成為蜀漢的重要支撐點。

與此同時,一些朝廷的官員們也被外放至各地去體驗民情、考察民生,深入瞭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

特別是那些投靠到荊州派的底層官員們,他們在地方治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可以藉此機會外放到地方去鍛鍊一下自己的能力。

既然這些人已經選擇了投靠荊州派,那麼作為老大,就必須給予他們一定的利益回報,否則誰會願意跟著一個毫無建樹的組織呢?當然,諸葛亮也會認真考察他們的能力,畢竟不能公器私用,有失公允,這樣對誰都不好。

諸葛亮不僅是荊州派的老大,也是大漢的丞相。

不僅僅是荊州派內部,就連益州的許多荊州派成員都因為此次朝廷部門的搬遷而更換了職位,還有一部分官員因在北伐戰爭中立下戰功而得到了升職,這導致了許多職位出現了空缺。

面對這種情況,諸葛亮決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安排益州派和東州派的人員來填補這些空缺。

他深知要想維護政權的穩定,就必須兼顧各方勢力的利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更不能讓任何一方感到受到冷落或歧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政權的長治久安,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不僅如此,上次和談時,葉倫有意想要把黃權從曹魏那邊接回來,雖然曹魏那邊還沒有明確回覆,但是黃權的迴歸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對於曹魏來說,多一個黃權少一個黃權都無所謂,還不如賣給蜀漢一個人情,這原本就是葉倫的一步為了提升自己名聲的閒棋。

但是在諸葛亮解讀來說,葉倫這一步充滿了深謀遠慮,益州派之所以長期在爭鬥中不如荊州派跟東州派,除了本身投靠時間短以外,還有一點就是上面沒人。

荊州派的老大是諸葛亮,這個無可厚非,臣本躬耕於南陽,在朝廷裡擔任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而東州派的老大則是李嚴,鎮守一方,有獨立的軍政大權,二人也都是老劉同志欽點的託孤大臣。

而益州派沒有一個能罩得住下面小弟,並且在朝廷中說得上話的人。

老劉同志難道就沒想過在益州派裡挑一個託孤大臣嗎?

也想過,但是,誰讓老劉同志在夷陵浪了,一波把所有有威望,有地位,有才能的人給白送了。

餘下這些益州派的人裡面,著實找不出一個能夠挑大樑的人。

在諸葛亮看來,葉倫把黃權請回來,絕對是一步妙棋。

這步棋走得巧妙至極,其目的顯然是要為益州派這個原本毫無存在感的派別重新找回一位足以穩坐江山、鎮住場面的老大級人物。

畢竟,黃權可是益州派的老資格了,早在劉備時期,他就在朝堂之上佔有重要一席之位。

而且,在劉備稱帝之後,他更是被委以重任,從夷陵之戰中獨自率領一軍,單獨屯

《相父這把咱能贏的小說》 第55章 都是人情世故(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