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仁,陽虎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62章
仁,陽虎
魯昭公二十八年,白國二百五十六年
孔丘回到魯國,繼續開始講學,同年,端木賜拜師孔丘。自此,仲由、白庭、端木賜三人成為離孔丘最近的弟子。
這天仲由問:“夫子,我聽說晉國的大夫魏舒推舉了自己的親人做官,您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
孔丘回答:“首先,我認為推舉人的標準是才能和品行,而不是關係的親疏遠近。如果關係跟你很親近,但是有才能有德行,難道你就不推舉他了嗎?
如果和你很疏遠,但是有才能有德行,難道你就不推舉他了嗎?由此可見,推舉人的標準是是才能和品行啊!
我們再說為什麼才能品行缺一不可,如果一個人有才無德,那麼無論他有多麼大的才能,我們都不能重用他,因為他的才能越大,造成的破壞也就越大。
如果有人有德無才,我們也不能重用他,因為他只能作為一個標準,而不能對於國政有絲毫的用處。所以我的弟子,我希望至少能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做好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事就好了。
就如同做飯,放多少米就要放多少水,水放少了,飯就做不熟,放多了,人就吃不飽,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眾弟子都聽明白了。
白庭接著問:“夫子,如果推舉自己有才能和品行的親人,但是遭受眾人的議論,我們該如何做呢?”
孔丘回答:“首先要看你推舉的人是否真的有賢能,若是有,你大可泰然處之,若是沒有,就證明眾人的議論沒有問題不是嗎?
於是這就告訴我們自己推舉的人一定要慎重,一定要仔細的瞭解清楚,不能隨意使用這項權利,這是錯誤的用法,這也是背叛了授權給你的人的期望啊!”
端木賜問:“夫子,難道一個人要是有才能但沒有德行,就一點用處都沒有了嗎?就一定要堅決的抨擊他嗎?”
孔丘回答道:“你要知道,我們抨擊他的是他的德行,而不是才能,我是十分重視教育意義的,我認為德行是透過培養而來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我們要強調教的作用。
我們可以利用他的才能,但是卻不可以給他隨意使用才能機會,有才無德的人就如同脫韁野馬,隨時都有可能將人撞傷。品德就是那一條韁繩,若是沒有德行,那麼有德行的人就要充當那一條韁繩。
所以我要說德行的重要性,我們是人而不是野獸的區別,就是我們能夠有意識的約束自己,而野獸不能。一個人如果缺乏了約束,那他就不能再稱之為人了。因此德行是人所需要的東西。
而如何建立品德呢?經過我這些年的總結,我認為是‘仁’。”
當孔丘丟出“仁”這一個字的時候,眾弟子都十分疑惑。白庭立馬詢問道:“夫子,何為仁?”
孔丘笑著解釋道:“仁字拆開就是人和二,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相處呢?我說是愛人,即愛自己,愛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愛君主,愛臣民,愛萬事萬物。”
仲由問:“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孔丘說:“我認為到達仁就要做到恭、寬、信、敏、惠。就是為人自身要莊重,待人要寬厚,守信用,辦事要敏捷和給人以恩惠,能做到這五方面才算得是仁人。”
端木賜問:“如果做到一個君子,能稱得上仁人嗎?”
孔丘說:“不能,君子之中也有不能做到仁的,而小人中也有能做到仁的。”
白庭問道:“齊國的賢臣管仲可以算得上仁人嗎?”
孔丘說:“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富國強民,尊君愛民,勉強算得上是仁吧!”
白庭又問:“我白國曆代家主嘔心瀝血治理庶民,保護白國庶民不受戰亂數百年,恪守君子之道,能稱得上仁人嗎?”
孔丘想了一下說:“你的先祖們能將太行山的百姓治理的安居樂業,不受戰亂襲擾,在太行山中,稱得上有仁了,可是對於天下而言,你們只是施救于山中,不管天下庶民,又算得上仁嗎?”
白庭想了想後,感覺有些赫然,行禮道:“多謝夫子教誨,庭知道該如何做了。”
孔丘看著白庭心中十分欣慰,在他的心中,他一直認為白氏是有解救天下庶民的能力和德行的,但是幾百年來龜縮於太行山,著實可惜,希望白庭回去後有所改變吧!
魯昭公三十年,白國二百五十八年
孔丘已經四十歲了,經過幾十年的磨練,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章節列表》 第六十一章 仁,陽虎(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