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醯攪啥�腦�緇酪彩竊餃ǎ�苯幼喔媸贅ㄒ斷蚋哂���噸�椋�筆鋇玫醬笱�俊⒌凼λ鋶兇詰鬧С幀O衷讜�約菏羌渙啥絞Γ�獯蔚腦郊叮�荒芤攬炕實鄣鬧С植趴梢怨�亓恕�

袁崇煥回到寧遠後,立即將斬殺毛文龍一事詳細奏報崇禎帝,闡明這麼做的理由,最後說:“但文龍大帥,非臣所得擅誅。便宜專殺,臣不覺身蹈之。然苟利封疆,臣死不避,實萬不得已也。謹據實奏聞,席藁待誅,惟皇上斧鉞之,天下是非之。臣臨奏不勝戰懼惶悚之至。緣系云云,謹題請旨。”

毛文龍墓

崇禎帝雖對袁崇煥先斬後奏的舉動不滿,但因重用袁崇煥,要依靠他實現復遼的宏願,所以旨批:“毛文龍懸踞海上,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犄角無資,掣肘兼礙。卿能周慮猝圖,聲罪正法。事關封疆安危,閫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處置事宜,遵照敕諭行,仍聽相機行。”這裡說到毛文龍的罪狀,糜餉冒功是其一,不聽朝廷命令、不受節制是其二,索餉要挾是其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崇禎帝的批示中說毛文龍“通夷有跡”。後來這件事得到證實,明東江總兵毛文龍暗通後金。

崇禎元年即天聰二年(1628年),毛文龍先後給天聰汗皇太極八封書函:第一封為正月,第二封、三封為二月,第四、五封為四月,爾後有第六、第七、第八封。毛文龍在給天聰汗皇太極的書信中說:“汗凡有旨來,我皆領受,無不遵行。”“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若從兩面夾攻,則大事可定矣!”他還表示:“爾牽兵前來,我為內應,如此則取之易如反掌。”這些書信不見於明朝的《東江疏報節抄》,而見於後金的《滿文老檔》。

第三十講 斬毛文龍(5)

關於東江後事,這裡還要講一下孔有德和尚可喜。這兩個人都曾經是毛文龍的部下,在毛文龍死了四年之後,叛明降清,後來成為清朝的藩王,為清軍入關、統一中原立下汗馬功勞。有人認為他們叛明降清是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結果。而實際上,後來叛明降清的洪承疇、吳三桂等,都沒有做過毛文龍的部下。孔有德和尚可喜叛明降清的原因很複雜,恐怕不能簡單推斷是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後的必然直接結果。

我的看法是:

第一,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出於“五年復遼”的全域性考慮,而不是出於個人之意氣。

第二,袁崇煥殺毛文龍並不是要撤掉東江這個基地,而是要將這個基地置於薊遼督師的統一指揮之下,使其真正發揮基地作用。但是由於三個月後袁崇煥就入獄,還沒有來得及整編東江部伍,後來該部降的降、散的散,成為政敵攻訐袁崇煥的口實。

第三,袁崇煥曾經對毛文龍多方爭取和勸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凡五回合,然毛文龍驕橫跋扈,無視王法,拒受節制,於是將其斬於帳下,是為無奈之舉。毛文龍已經“通夷有跡”,殺之不為“同室操戈”。

第四,袁崇煥先斬後奏,是擅殺毛文龍。雖有其不得已之處,但是留下口實,後來成為自己罹難的一條罪狀。

從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這件事,也可以換一個角度審視,從中可以看出袁崇煥的性格和處事風格。袁崇煥是條漢子,敢做敢為,當機立斷,聰明睿智。

正當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為實現五年復遼的戰略目標,重新進行戰略佈局之時,後金方面也走了一招很高明的棋。皇太極見關寧錦防線堅固,寧遠城不可攻,袁崇煥不可勝,於是不再正面強攻錦州、寧遠,而是繞過關寧錦防線,取道蒙古,破塞入內,進攻明朝的首都北京。一場北京保衛戰即將展開。

。。

第三十一講 北京危機(1)

明朝的首都北京,先後有兩次大的危機:第一次是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己巳年,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率軍進攻北京,這次明英宗做了蒙古軍的俘虜,于謙成為保衛北京的英雄,後來又慘遭殺害。第二次是崇禎二年即天聰三年(1629年),也是己巳年,後金皇太極率軍攻打北京。這一年,朱由檢19歲,皇太極38歲;袁崇煥46歲。這次北京危機,關係到明朝的生死存亡。一、突襲北京

皇太極繼承努爾哈赤汗位之後,實行天聰新政,調整內外政策,權力初步鞏固,出現新的氣象。他東向用兵,同朝鮮結下“兄弟之盟”;西向用兵,同蒙古多部聯姻結盟;北向用兵,進軍黑龍江流域,取得重大成果;南向用兵,發動寧錦之戰,吃了大虧,無功而返。

皇太極南

《明亡清興六十年全集》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