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七章 竹簡緣 (第1/2頁)

代號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在空中猶如周天星辰穿梭旋轉的七彩光團,在悟虛神識歸位之後,紛紛沒入其腦海中。雖然是大篆文字,但是悟虛卻似乎無師自通,對這些光團中的春秋諸子的語言文字,神識一掃而過,其意自現。

這些語言文字,以悟虛後世眼光來看,大多屬於儒家,道家學說次之。悟虛讀之聞之,彷彿看到幾個鮮活直立的人,行走在遠古曠野,對著山川河流,揮舞著袖袍,問天問地問自己;又彷彿看到,一個軀體嬴弱但雙目放電出神的古人,在別館陋室,奮筆疾書;又彷彿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神明自晦的老人,騎著一頭青牛,飄然而去。。

他們無不是個性鮮明,獨立特行,有自己的意趣,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大道!

他們的思想和信念,將悟虛從一片寂滅虛無中,從暗藏危機的一片光亮中,拉了出來,並進而影響者悟虛的心態,感染著悟虛。

好一會兒,悟虛睜開雙眼,靜靜地坐在那裡,望著前方的書架,喃喃自語道,“難道這才是真正的靈山只在汝心頭?涅盤清靜,若是連自己的本心,自己的神識都消散,歸於虛無,又修個什麼佛,求個什麼道?”

悟虛想了一會兒,拋開這些纏人的困惑,略一感應,久已斷絕聯絡的曼陀羅法界如今又可以輕鬆進入,便有閉上雙眼,神識之體進入曼陀羅法界。只見法界佛堂中,原先引入諸般惡趣形成的損壞,全都修補如初,煥然一新,兩側牆壁的畫面依舊栩栩如生,雖然色彩淡了幾分,但意境更加玄奧,佛龕上佛首依舊青氣繚繞,但雙目似乎更加有神。

退出法界之後,悟虛來到書架跟前,將上面的書籍,依次一一取出,一邊細細翻看,一邊默默記在心頭。初看上去,這些竹簡和絹布上的文字,並無什麼修心功法,只是記載和附加了作者以及書寫之人的經歷、意趣,以及對萬事萬物的看法和觀點;悟虛以修行之人的神識,快速而過,待到讀到最後,悟虛便發現每一卷竹簡後面、每一張絹布後面,都有“范蠡”的落款。

在一卷竹簡中,有范蠡自述,以及對此處的介紹。原來范蠡助越滅吳之後,又改頭換面,在其他國家呆過,後又經商,鉅富之後散盡家財,最後隱姓埋名,與西施隱居於太湖邊。因恐世人紛擾,范蠡在太湖無錫邊的小青峰中,開闢洞府,上接日月光華垂於竹屋,名為綠竹居,下引太湖清水繞於石亭,名為罷舟亭。行文至此結束,看其語氣,應該是范蠡和西施剛隱居此處沒多久,所寫下的敘事竹簡。

悟虛繼續翻看後續的竹簡,許多是隱居之後寫的文章或者日誌,比如某年某月,在後面小湖荷花盛開,在後面石亭觀賞,忽然西施想念太湖美景,便乘刻劍舟,從湖底躍出。。

終於,悟虛在第三排書架後半部分,一堆絹畫之中發現一卷暗綠色竹簡,入手沉甸甸的,宛如金屬一般。悟虛解開外面的海獸筋條,只見露出的一角,有三個暗金大篆映入眼簾:煉氣訣。

悟虛大喜,急忙展看,細細研讀。

原來,春秋時代,諸子一心求學問道,到了後來,自然冥冥中心生感應,或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或與花草樹木相親近,或與飛禽走獸相溝通,這中間感應的最基本的媒介便是氣,因為玄妙,稱之為玄氣。此煉氣訣開篇明義,玄氣乃天地萬物之根本,賢明之人,外求不得,內求於己,日久而自醒,納氣入體,再由自醒而自明,煉氣新順之鋼鐵世紀於神。

可惜的是,竹簡上面的望氣訣只有短短几百字,只是大致講了一下法門總旨,以及入門的感氣功法,至於如何納氣,又如何煉氣於神,卻是不著一字,語焉不詳。

竹簡又提到,此處竹林乃是上界仙竹遺傳下來的變種,名曰星雲竹,於太陰玄氣與太陽玄奇交匯之處,五百年栽培成熟之後,每隔五十年便會長出一截新竹,新竹上有星雲隱紋,可用來煉製法器。本竹簡便是由成熟星雲竹編成。若是煉氣有成,以氣感應,有種種玄妙之處云云。

竹簡最後,附有一副絹布地圖,上面詳細標註了出洞之法。絹布地圖左下角落款印章之處後面,有一行略顯潦草的字跡,寫道“有緣人出去之後,若是可能,還請將此竹簡送回觀星宗”。

悟虛合上竹簡,默運神識,細細感應,毫無反應。將其攝入曼陀羅法界,神識試探,那竹簡之上只是微微閃出綠光;悟虛催動法界,將其煉化,竹簡變得通體碧綠,上面有一些狀若星雲的圖紋,品相倒是不錯,卻沒有什麼所謂的種種玄妙之處。

難道自己理解的不正確?這所謂的玄氣,並不是我們後世所稱的靈氣?照理說,自己這曼陀羅

《大明佛咒》 第九十七章 竹簡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