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4章 專業村的誕生二 (第1/2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午看完潘家團村,孫宗遠沒有別人想象的現場發揮金手指的作用,把一個財路就給指出來了,想什麼呢?

下午去看了裡庫套村的幾座烘爐,老遠就聽到叮噹叮噹的響聲。

你得說這個村的男人女人還真的有力氣,打鐵的幾個男人靠近熊熊燃燒的火炬,熱的都把上衣脫掉,兩隻胳膊的腱子肉讓看熱鬧的女同志目光發亮,這個村的支部書記李金東說本村的女同志也會打鐵,當即有幾個女同志脫掉外衣,只是穿著襯衫,也把鐵件敲的是叮噹作響。

孫宗遠發現他們幾個做的鐵件也不相同,一個做鐵撬等打石頭的工具,一個烘爐專做斧頭和錘子,還有一個是鍘刀和旋刀,用於鍘草料和木工用作找園的刀具。

孫宗遠讓支部書記李金東把三個烘爐打製出來的成品,挨個用尺子詳細測量了一下,然後記錄下來。

看了看測量的尺寸,孫宗遠皺起了眉頭。

找個清淨的地方坐下,和幾個烘爐師傅交談起來。

“幾位師傅,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好嗎?”

“您看書記說的,有什麼問題俺們知道的一定給您說!”

一個年齡有五十歲左右的黑臉漢子回答道。

打鐵的人,天天煙熏火燎的臉堂和裸露的上身都是黑紅色的,不過渾身暴露出來的肌肉還是很惹眼的。

“你們都是一個村子裡的,都是一家人,房份也不遠,我看你們打造的的東西都差不多,能不能說下你們會打造什麼東西呢?”

“我會打造種地用的鐵鍁、钁頭、鐮刀、斧子和家裡用的剪刀、火剪、爐蓋、扁擔鉤子、門箍錘子。”另一個師傅說道。

“我們還打石匠用的鑿子、鐵撬,牲口用的劁刀、馬蹄鐵。”

“我們還打棺材用的大鐵釘……”

幾個人紛紛說道。

“那你們幾個烘爐做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啊?”

“書記,模樣基本差不多,尺寸和重量也差不多,但也沒有完全一樣長、一樣重和模樣完全一樣的。”

“我們都是估算著打,多一兩、少一兩,長一指、短一指,也很少有人在乎這些。”

“哦,我明白了,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做斧子和錘子,都一樣的格式,能夠做出來嗎?”

“我們打鐵的,要想做的完全尺寸一樣和重量一樣,很難,除非不講究時間,但是一天做一個也不掙錢了。”

“我看大家打鐵也很累的,現在工廠裡有空氣錘,大家怎麼不用呢?”孫宗遠問。

“嘿嘿,周圍需要的基本就是農具等這些東西,我們自己打都很輕鬆,買了空氣錘也沒有這麼多的活幹的,再說還得七八百塊錢呢!”

……

第二天,在福山鎮大會議室裡坐滿了機關幹部、各村幹部和兩個村的粉條加工戶和烘爐加工師傅。

孫宗遠的意思最初是這兩個村的相關人員和兩個調研組的人員參加,沒想到大家聽說孫書記要親自點評這兩個行業,就都奔著學習、開闊眼界的目的來了。

反正又不收門票費是吧,萬一對自己有啟發呢?

“一個簡單的說,研究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屬於區域經濟學的範疇,研究一個產業的發展屬於產業經濟學的範疇,所以要研究我們一個村子的經濟發展,就要認真分析這個村子的區域優勢和產業特長。”

“一個產業要興起,必須做到做到產業規模化、技術規範化、產品環保化、原料就地化和銷售市場化,下面我就逐條結合這兩天我下去調研的情況,結合前期兩個調研組匯總出來的問題,我做個講解。”

“產業規模化,就是要形成一個品牌,比如一提起粉條,都去潘家疃買,為什麼去那裡買呢?因為它生產量大,口碑相傳中潘家疃的粉條就是量大質優。”

“但是比起市場來說,潘家疃的粉條產量還是太少了,高峰期一天生產2000來斤,一年也就15萬斤左右。你知道全國生產能力是多少嗎?全國市場需求是多少嗎?”

“哦,沒有人知道,那我告訴大家,如果一個人每年食用2斤粉條的話,就是20億斤,是我們的1萬多倍,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市場是多大?潛力有多大?”

“全國現在粉條產量去年不到5億斤,潘家疃的粉條加工大有可為!”

下面潘家疃的幹部聽了熱血沸騰,其他村的幹部也都是在心裡打小算盤:

是不是我們回去也要去做粉條加工呢?

“但是我說市場前景很

《重生之我在80年代當首富小說》 第184章 專業村的誕生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