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51章 皇帝認錯 (第1/1頁)

堯天舜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泚退走,奉天解圍,文武群臣都向德宗李適表達祝賀。 奸賊盧杞、貪官白志貞、貪官趙贊,自以為護駕有功,洋洋得意,他們在將士們群臣面前走個路,都有些發飄了。 他們也不想想: 守住了奉天城,是守城將士流血苦戰換來的,跟他仨有什麼關係? 僅僅因為他仨官位高,和皇帝關係親密,就退敵有功了? 壞人就這樣,他們向來拿無恥當正常。 這裡有謠言傳來,說是李懷光領兵來救皇帝是假的,他本心是想來清除皇帝李適身邊的奸臣。 盧杞難免心慌心虛,急忙去對李適說: “朱泚叛軍回到長安,必定無心堅守。 北方兵素來驍勇剽悍,李懷光領兵千里來增援,將士們銳氣正盛。 陛下為什麼不令他急攻長安,剿滅亂賊呢?” 盧杞曾信誓旦旦說朱泚不會造反,現在已被事實打臉。 他這種人臉皮厚,跟沒事兒一樣。 好人容易為自己的錯話錯事自責,壞透的人心是黑的,從不自責羞愧。 盧杞食言在先,現在又恬不知恥,勸皇上讓李懷光快攻朱泚了。 盧杞確實夠壞,但智商比德宗李適高出一大截,所以李適對他言聽計從,有倚重依賴心。 德宗李適又相信他的話,派朝廷使者去見李懷光。 使者告訴李懷光不必來進見皇帝,火速領兵收復長安就是。 李懷光心情懊喪地說: “我千里遠來,我就是想見見皇帝,當面勸說他親賢臣,遠小人,剷除朝廷裡面的奸臣。 如今我到了皇帝身邊,離皇帝只有一尺遠,他硬是不讓我去見他。 可見奸賊盧杞,必定從中對我施了壞。 我看盧杞這狗日的,他是頭頂生瘡,腳底下流膿,徹底壞透了。 這個奸賊,必須除了他才行。他不死,我心裡難不寧。” 李懷光想: 皇帝李適 ,你都不讓我去見你,你身邊還一群狗日的奸臣,你也不去除。 你還想讓我去打長安,和朱泚硬碰硬,那我不得折將又損兵?可我不聽你的,我偏先不去! 李懷光打發走了朝廷使者,躲著不去攻長安城,領兵去駐紮在了長安西邊的咸陽。 李晟領兵到達渭橋,派人告知李適:我已領兵前來護駕。 德宗李適也不允許李晟進見他,令他和李懷光一起攻打長安。 李適本來想見李晟,怕李懷光知道了心裡不平衡,所以一律不見。 李懷光領朔方將士到達咸陽,安扎營寨,不再有發兵出戰的打算。 李懷光對部下將士們說: “皇帝讓我收復長安,我得先清君側。一幫奸賊圍著皇帝轉,禍國殃民哩。 朝廷裡壞人洋洋得意、作威作福。 戍外將士生活艱苦,風裡吃飯,霜雪地上睡覺,流汗流血又流淚,這哪像個公平世道啊? 世道不公正,全是皇帝自己犯糊塗,親近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重用一幫奸賊造成! 皇帝肯下手除了盧杞那幫奸賊,我們朔方將士才願意為他打仗。” 李懷光給李適寫奏章說: “盧杞奸詐陰險,作的惡三天都說不完。 他一手遮天把持朝政,專門琢磨禍害老百姓。 白志貞欺下瞞上,虛造兵士假名單,冒領軍糧軍餉,損公肥私,家產百萬。 趙贊貪汙受賄,收錢賣官。 這些人都是國家的毒蟲,朝廷的禍害。 請陛下果斷處死他們,平息民憤,撫順人心!” 德宗李適看了奏章,還是繼續寵信盧杞、白志貞、趙贊,連斥責他們一頓都不忍心。 李懷光遞了一次奏章,德宗李適不聽從。 李懷光忍著怒氣和憤懣,又寫了兩次,德宗仍然不聽。 別說處死奸臣,他連處罰他們都不肯。 李適的呆傻愚蠢,已經無法形容。 李晟實在看不下去了,才給李適寫奏章說: “李懷光逗留咸陽,故意駐足不前,這是請求陛下除奸,他才肯出力平叛。 為了李懷光出兵平叛,為了天下大計,我也請求陛下速速除掉朝廷奸臣。 盼陛下展雷霆之威,殺絕奸賊奸臣,贏得天下人心!” 朝臣都怕盧杞、白志貞、趙贊幾位奸臣。 手握重兵、錢糧來源獨立的節度使不怕這些賊臣。 眼看三個奸臣已成眾矢之的,群臣膽氣也上來了,紛紛上奏說: “皇上這次落難,就是奸臣當道,朝政失德,激起大眾民怨,喪失天下人心造成的。” 都這樣了,李適還是猶豫含糊,三個奸賊一個他也捨不得殺。他只是下詔令: 外貶盧杞賊新州司馬。 外貶白志貞思州司馬。 外貶趙贊為播州司馬。 李適派使者去慰諭李懷光,意思是我都處理奸臣了,你該出兵平叛了。 李懷光還是氣恨李適是非不分,放縱奸臣不殺,他還是不肯出兵。 李懷光又寫奏章給李適說: “宦官翟文秀,恃寵枉法,應該處死。”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唐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簡介和背景》 第251章 皇帝認錯(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