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第1/3頁)
小麥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福寧殿寢殿中幔帳低垂,伺候的眾人都退了出去。
官家看著太后:“娘娘,我說了此時不宜立儲,你又何必著急呢?”
高太后坐到他床邊,給他掖了掖絲被:“之前你要立四郎,我再不喜歡,也都答應了,為的是全了咱們的母子之情。如今五郎純孝,性子和順,看著也是個福厚的孩子,比起四郎不知好了多少,你又擔心什麼呢?”
官家嘆了口氣:“娘娘,是兒子惹您擔憂操心了。自從開始服用丹藥,我總有些昏沉沉的,精神也不好。原先看著這些年四郎有了不少長進,做的文章也還看得過去,人也算謙遜懂禮。這才想著立長也好。哪裡想到他私下做了那許多不仁不義不孝的事情。”
官家搖搖頭:“如今剩下的幾個孩子,總想著還得多看看,讓他們都去歷練一番,才知道他們究竟怎麼樣。五郎呢,實在太過懦弱了些。”
高太后沉吟了片刻問:“我知道,這次你能醒來,六郎立了大功。但他性情乖張,狂傲猖獗,不是為君的品性。歷來我大趙的皇帝,不怕柔弱。畢竟有二府各位宰相決議國事。就怕性子固執乃至剛愎自用。難道你忘記當年太-宗皇帝執意御駕親征契丹,最終大敗而歸乃至受傷駕崩的事了?五郎尚能守業,可六郎一個不慎就會敗家!”
官家長嘆了口氣:“娘娘,六郎秉性火熱,愛恨分明。他小時候吃了不少苦頭,才這麼暴性子。但論手段,論見識,他比五郎要強出許多來。”
不等高太后說話,他看向自己的母親:“娘娘,立儲一事,我意已決,不急在一時。咱們日後再議吧。倒是郭真人所出,在契丹做質子的三弟,如今去了那苦寒之地已經二十五年,郭真人既然已經仙逝了,我想接三弟迴歸故土。”
官家看到太后面容上漸漸顯露的怒氣,不由得流下淚來:“郭氏她人都死了,娘娘也該放下心結了。如果三弟就此終老在契丹,不能娶妻生子,只怕爹爹也不安心!”
高太后閉了閉眼,強忍著怒氣,拿了帕子給官家拭淚:“這事老身不能應承陛下!”口氣已經不復母子閒聊的親切。
官家握住太后的手,悲泣道:“我昏迷了這些天,時常看見爹爹說想讓三弟回來。還有小娘娘,她在瑤華宮裡瘦成那樣。如今她去世了好些日子,三弟都不能回來磕個頭。娘娘——你不想見到他,我就讓他去西京或南京可好?哪怕去鞏義給列祖列宗守陵也好——”
“大郎!”高太后的聲音驟然拔高起來,有些刺耳。
母子倆一時都沉默下來。
高太后疲憊地嘆了口氣:“你身子才好了一些,別操心太多事。你三弟的事,等我和皇叔同二府商量了再說。有些事,不是人死就燈滅的。你的心啊,過於柔善了。”
官家嘆口氣閉上了眼,眼角止不住有淚滲出。
高太后看著他,想了想,柔聲說道:“好了,大郎,不管是選五郎還是六郎做皇太子,如今你身子一點點變好,正當盛年。咱們就依了你,不著急,慢慢再商量。”
官家睜開眼,點點頭,有些意外。
高太后說:“只是我屬意孟家的六娘做太子妃,這個你得依了我。那孩子是阿梁親自教養,這些年我看著長大的,也考校過她幾回。她秉性純良,溫和端莊,心胸寬廣,有忠義之心,難得的是柔中帶剛,敢於直諫。無論嫁給五郎還是六郎,日後有什麼大事,她能擔得起重擔。”
官家想了想問道:“是那年金明池救了阿予的孩子嗎?年紀小小有俠義之心,倒是不錯。”
高太后一怔:“不是,那個是孟家的九娘,也是個不錯的孩子,只可惜是孟家三房的庶女。六娘是常跟著阿梁來宮裡陪我說話的,孟存的嫡女,喚作阿嬋。”
官家想了想,問道:“五娘可知道此事?”
高太后笑著點點頭:“阿嬋呢,和五娘也投緣。雖說五娘沒有親生的孩子,但畢竟是正經的婆婆。將來她們婆媳相處,必然也融洽得很。”
官家就道:“既然娘娘和五娘都說好,想必是個好孩子。有勞娘娘費心了。”他看著太后面容上細碎的皺紋,伸手握住太后的手,含淚道:“都是兒子的錯,讓娘娘這般操心了幾十年。連孫媳婦恐怕都要請娘娘親自教導。等我身子好了,就宣召那孩子進宮來,讓我也見上一見。”
高太后反握住官家的手,垂淚道:“你能明白我的苦心就好了。我還有幾年可活呢?若是能把這些事都定了,我也走得安心,好去見你爹爹和趙家列祖列宗。”
官家聽了這話,揪心之至,想著母
《汴京春深筆趣閣》 第七十四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