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都懷著人類對太空的嚮往,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對地球以外的世界展開探索。這些最初的嘗試為後來的登月計劃以及空間站的建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準備階段

對於太空這個未知的領域,科學家絕對不敢直接就將人類送入太空,他們需要考慮人到底能不能適應太空環境?因此工程科學、醫學、生物學各領域的專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以及試驗。

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蘇就相繼進行了將生物送入高空或太空的實驗。蘇聯在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的一個月,緊接著又發射了一枚人造衛星,這枚人造衛星中乘坐著進入太空的第一個“航天員”——小狗“萊卡”(Laika)。太空中的這段時間“萊卡”生活在衛星中的一個小艙裡,不用擔心空氣、實物和水的供應,它的一切狀況透過無線電遙測直接傳送到地面。在地面上可以看到從衛星點火、發射、加速、入軌直到失重等飛行條件下,“萊卡”的狀態一直很好,但可惜的是因為當時沒有解決飛行器的再入回收問題,所以“萊卡”在軌道上飛行一週之後無病死亡。但它的飛行已經直接的說明了航天器內的條件對生命不會造成威脅。

除此外典型的高階動物航天試驗還有猴子、黑猩猩的飛行。1961年11月29日黑猩猩“恩諾思”在美國的航天飛船“水星”號上完成了一次重要飛行,繞地兩圈的飛行過程中“恩諾思”吃了食品,並完成了幾項已經訓練好的心理學試驗。在飛行結束時由於系統出現故障,艙內溫度曾高達40oC,但還是返回了地面,“恩諾思”倖免於死。之後生物學專家們對動物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和生物遺傳學研究。

在這一系列飛行試驗的基礎上,航天醫學專家基本取得了希望的結果,認為太空飛行對人體不會有太大的威脅。於是開始考慮將人送上太空。

美蘇太空競賽:爭取第一的東方號和上升號

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

我第一次親眼見到了地球表面形狀。地平線呈現出一片異常美麗的景色,淡藍色的暈圈環抱著地球,與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天空中,群星燦爛,輪廓分明。但是,當我離開地球的黑夜時,地平線變成了一條鮮橙色的窄帶,這條窄帶接著變成了藍色,復而又變成了深黑色……

——人類首次進入太空時航天員尤里·加加林對地球的描述

20世紀50年代末期,赫魯曉夫從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中,清楚的認識到航天技術的發展對蘇聯國際地位的提高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外交檯面上如果有了這張王牌也可以增加自己談判的籌碼,因此他積極的支援蘇聯的太空計劃。與此同時,航天專家們也清楚地知道美國無論在衛星還是運載火箭的技術上絕不遜於自己,如果不繼續努力,很有可能就被超過。實際上在1958年以後,美國發射人造衛星的數量和獲得的科學成就已經很快地超過了蘇聯。

1958年,在航天專家科羅廖夫的帶領下蘇聯正式開始了載人航天的研究工作。為了保證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安全性,一部分技術人員們希望首次的載人飛行不要進入繞地球的軌道,採用亞軌道的飛行方式,之後再循序漸進展開軌道飛行。但科羅廖夫考慮到亞軌道飛行要做的工作量幾乎與軌道飛行相同,而且在對太空飛行作了相當程度的分析後,認為人類直接進入太空的威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所以最終決定採用直接進行載人軌道飛行。當然,當時的國際形勢以及政治的壓力也不能不說是科羅廖夫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亞軌道飛行方式是指太空船進入太空,但未進入繞行地球軌道的一種飛行狀態。亞軌道飛行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成果,並且保證較高的安全性。

到1959年初,蘇聯第一艘載人飛船開始具體設計,取名為東方(Vostok)號,東方號的乘員艙採用球形,這主要考慮飛行器返回時經過大氣層,大氣分子與飛行器發生碰撞會產生極大的熱量,而球形可以很好的減少這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並且能在各種速度下保持穩定。在球形乘員艙的外部安裝了不同的遙控天線和通訊天線,通訊天線的下端是一個小型的電子裝置艙,航天員坐在乘員艙內透過各種儀器與外部保持聯絡。乘員艙的側面還有一個圓形的觀察窗和一個彈射窗。

前蘇聯航天時代的開拓者科羅廖夫

科羅廖夫(Sergei Pavlovich Korolev 1906~1966)

科羅廖夫是蘇聯運載火箭和航天飛船的主

《神舟載人航天員名單》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