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犧牲品 (第1/2頁)
黑田職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折彥質絕不是投降派,而是希望罷兵息戰有利於雙方百姓,應該是有前瞻眼光的,這一點說起來和秦檜還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十一月,朝廷要求折彥質極力保守平陽府及汾州一帶,而平陽知府林積仁壓根沒有打算堅守,朝廷所差都統制劉銳也不肯用命,最終平陽府陷落,威勝、隆德、澤州相繼失守,金人長驅南下,彥質以宣撫副使領兵十二萬與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共守黃河,但未及戰鬥宋師盡潰,折彥質因此責授海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
高宗即位後,賞功罰罪,於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再被“責授散官,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安置”。
也就是說一直到現在,折彥質這一代將才還在海南待著,不過折彥質本為將門之後,自身也極具將才,但是可惜在對金兵的戰鬥中卻少有勝利,最終還被流貶海外,實在是可惜。
究其原因,是與宋朝朝廷的腐敗和軍隊的軟弱密不可分的,而且每一次他的身邊都有一群豬隊友,即便是軍事天才也難以扭轉根本局面,折彥質可謂是生不逢時。
李回因為之前曾經和折彥質共事過,而且非常清楚他的軍事才能,所以這個時候才將他給提了出來,只是看樣子現在趙構非常的生氣。
“聖上,臣有話說。”秦檜這個時候拱手上前。
“哦,秦愛卿要說什麼?”
“臣下認為折彥質將軍可用。”
“什麼?愛卿昏頭了嗎,你知道他是誰嗎?”
“聖上,臣下曾經聽聞折彥質在到達昌化軍之後,他按照慣例給朝廷上謝表,如是說道:不知滄海之深,但見恩波之闊。說自己雖然不能領會宦海風波,但是對皇恩還是銘記在心的。”
“卻有此事,但是……哎!”趙構嘆了一口氣,秦檜看到趙構竟然此時有些無奈的樣子,這也讓他對眼前的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
其實在現在,很多人並不知道折家將,如果不是因為折可存的墓碑被發現,而且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的話,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他這個人的存在。
折可存、折彥質都是北宋最大的名將世家之後,如果不是出了個折可求和折彥文這兩個大叛徒,論功勞事蹟,以及折家湧現出的能人,楊家將、種家將和他們還差的很遠,如果單純說為大宋作出的功績的話,甚至連岳家軍跟他們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折家將本來是鮮卑的後裔,前後延續了八代,近二百年,如算上五代以前,則歷史更加悠久,堪稱中國第一將門世家,佘太君之所以在天波楊府能有那麼高的地位和聲譽,和其家族輝煌是分不開的,尤其是丈夫和兒子死了之後,折家對於楊家的幫助就更加顯現出來了。
《折可適墓誌銘》稱,折氏“其先與後魏道武俱起雲中”。這裡所說的“後魏道武”,即兩晉十六國時期北魏王朝的創始者鮮卑人拓跋珪。
《折嗣祚神道碑》也稱,折嗣祚“以魏孝文帝二十七代之孫也,世襲家聲……”這裡所說的魏孝文帝,便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後來改為元氏的拓跋宏。
由此可見,折氏是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儘管這一家族漢化程度已經很深,但直到北宋朝廷仍然以“蕃官”視之,將官們也習稱折氏統領的軍隊為“蕃兵”。
從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數百年間世居府州,“內屏中國,外攘夷狄”。五代諸國與北宋為減輕西顧之憂,皆許其父子兄弟相傳,襲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蹟可考的折氏傳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當時任“振武軍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這位折氏先人,號太山公,在當地頗有威望,“因其所居,人爭附之。”
晉王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時,“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隸賬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統之”。折宗本“輯睦招聚”,以功封為上柱國。
折家歷史久遠,折可存和折彥質都是功勳卓著之人,但折可求和他的兒子折彥文徹底投降了金國,折可求還差一點就當了偽齊的皇帝,只是因為最後他是完顏宗翰的人,加上他實在是有些擁兵自重,所以最後才被罷擴音名,在完顏昌和完顏宗弼的干涉下改立了劉豫,同樣狀況的還有楊進。
趙構為什麼如此不喜歡聽到折彥質的名字,說白了也還是因為折可求的叛國投敵,所以使得他對於折家整個家族都記恨上了,因此才會有之前將折彥質發配到海南這樣的行為。
歷史上因為折彥質乃是抗金之人,所以被秦檜所憎恨,又加上趙構對於折家的不喜,因此一直被秦檜及其黨羽所打壓,一直到秦檜死之前都
《穿越大宋當大官》 第三十四章 犧牲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