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更多的合理性。現在,中國人更加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比如,過去農民不願意離開土地。現在,農村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去城裡找工作,不願呆在農村。這種跨地域自主尋找機會促使這個問題的提出:為什麼我不能呆在這裡?經濟發展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按戶口配給了,城市和地區管制慢慢放鬆了,沒戶口照樣謀生活。如果你從農村到小城鎮,基本上不花錢或少花錢就可以有戶口;從小城市到大城市,找到工作就行;但要獲得正式的大城市戶口,還有一定困難。 戶口制度會進一步淡化和放鬆。但完全取消戶口的情況,尤其在大城市地區,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是不會的。但即使戶口制度存在,它對人們遷移的約束力也會越來越小。當社會經濟政治資源的配置與戶口基本脫鉤的時候,戶口本身的形式意義就會大於實質意義,戶口將越來越成為僅是對人口的管理,當然,也可能有其他輔助的形式。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戶口”在美國是不存在的。美國有句俗語說,你在哪個地方掛帽子,那個地方就是你家。意思是你可以把家放在任何地方。美國社會流動性很大。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住,去外國也一樣。政府在這方面一點作用都沒有。與其他國家相比,在美國,政府扮演的角色較弱。還有一點,美國城鄉差距不大。鄉下人擠到城裡去,沒有特別大的壓力。總的來講,美國政府控制社會的色彩很淡。但是,你住在哪裡對你的生活和你的家庭有很大影響,與你的一些重要事情都相關聯。比如,你在哪裡住就要在哪個地方交稅,在哪個地方投票。如果我住在奧斯汀,首先要交房地產稅,孩子要上奧斯汀的學校,投奧斯汀市政府的票。如果要搬家去華盛頓了,我就搬走,不用在奧斯汀交稅了,孩子不用上奧斯汀的學校了,開始華盛頓的生活,有沒有必要登記呢?沒有特殊的手續,沒有部門管理。惟一的事情是如果你要投票,需要進行選民登記。實際上,你可以做到投兩個城市的票,但這是違背法律的。投票權是需要登記的。如果不登記,可能就沒有任何人知道你搬家了。那麼,用什麼來證明你是哪裡的人呢?我是得州人,我沒有地域證件來證明我是那裡的人,但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說明我和得州的關係,如我可以拿出在得州的駕照和車牌。所以,你可以看到,在美國,人和地理的關係是模糊的、靈活的。&nbsp&nbsp'返回目錄'&nbsp&nbsp

居民反對與外地人共享資源

袁嶽(Victor Yuan): 中國人對地域特別敏感。除了血緣關係,就是地域關係。通常,中國人見面後就問,你老家在哪兒。如果地域貼近,親近感也會貼近。對於本地人來說,外地人是缺乏知識的。如果一個外地人熟悉本地,會讓人感到surprise(驚詫)。本地人一般會熱情地接待外地人,要帶他去看許多本地的好玩地方,以此顯示友好。 從哪些方面來關注外地人呢?一是從口音,二是看家史,看他有沒有可能跟本地有聯絡,三是看外地人對本地事務的熟悉程度。一般是根據這幾點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外地人,或者與本地有多少聯絡,然後再決定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在制度層面上,當外地人進入本地時,做客或者商務旅行通常會得到很好的待遇,因為這時是按照待客之道對待,但相對長的停留或者就職還是會被認為是純粹的外地人,本地人會對其產生競爭的警惕。本地居民反對把本地資源拿給外地人共享。另一個問題,如何判定外地人的地位。如果你從北京去鄭州,那麼鄭州人會認同接受你。如果你從河南農村去了鄭州,那麼幫助你就是一種恩惠,認為你很困難。在中國人發生遷移時,社群人際交往就是這樣不均衡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我第一次在中國工作是從1993年~1997年,那時,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現在北京治安不好,都是因為外地人來的多”。現在,這種說法少一些了,但還是存在的。我沒有去研究北京的治安情況是否與外地人有密切關係。但關鍵在於這種說法反映出一種心理:只要出現問題,如犯罪和交通事故等,那麼一定是外地人乾的。這說明“內外有別”的思想真正存在著。對於外國人,這種思想的表現就更明顯了。中國人是一回事,外國人是一回事。在美國,“外地人”這個說法是不存在的。 袁嶽(Victor Yuan): 這與中國的戶籍制度有很大關係。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是的。在中國,戶口是管理社會的重要工具。但在美國,沒有戶籍制度,社會人口流動性較大。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是這樣

《中國在美國西邊嗎》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