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四端,人便成其為人。有惻隱之心,便能仁愛憐恤;有羞惡之心,便知禮、義、廉、恥;有恭敬之心,便會謙讓有禮;有是非之心,便曉得去取正誤。假使失去這四端之心,則與禽獸無異,孟子直斥為“非人”也。
善性雖人所固有,但人受環境的影響,在種種情況下,可能一時迷失、犯過,甚至為惡。而人世間也存在許多人為的不善,如據孟子人性本善之說來看,這是善性一時被矇蔽了。假使人能努力存養擴充此善性,便能成聖、成賢;反之,則為盜、為奸,這不是本性有所不同,而是不能時刻警醒以盡其性的緣故。所以我們實在沒理由自認無此善性而不能為善。
孟子卷·論性善(4)
問題與討論
1�什麼是“不忍人之心”?處於今日社會,我們要如何擴充“不忍人之心”?請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2�請說明“四端”和仁、義、禮、智的關係。
3�孟子認為善性是人所固有的,既然如此,為什麼社會上還有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人呢?
二、存養善性
孟子認為人性有善端,而此善性,需要認真存養才能發揮功能,成為君子聖賢。本節收錄“牛山之木嘗美矣”、“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仁,人心也”、“鈞是人也”、“人之於身也”五章,以說明孟子“存養善性”的主張。
人有善性,要善加存養;自暴自棄的人,乃不知存養。而學問之道,最要緊的在求其放心。至於存養之道,則要養其大者,不能以小害大,因賤害貴。
(一)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②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④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⑥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⑦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⑧,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⑨,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⑩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告子》上·八)
章旨
孟子設喻,言人皆有仁義之心;其所以為不善,由於不知操持,不知存養,以致放失梏亡其良心。
註釋
①牛山山名,一名南郊山,在齊國國都東南方,在今山東臨淄縣南。
②郊於大國鄰近於都城。郊,邑外,此處作動詞用,“鄰近”之意。大國,指齊國都城臨淄,在今山東臨淄縣。國,都邑。
③息生長。
④萌櫱嫩芽。萌,樹木的芽。櫱,音niè,樹木被砍伐的部分旁出的新枝芽。
⑤濯濯光潔的樣子。此處指無草木。
⑥材木材。
⑦放其良心亡失本然的善心。放,放失、亡失、丟失。良心,天生的善心。
⑧平旦之氣早晨清明之氣。平旦,天剛亮的時候。平旦之氣,指未與物交接時的清明之氣。
⑨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他的所好所惡(音wù),和沒有喪失本性的人相近的就那麼一點。幾希,微少、不多。幾、希,皆少之意。幾,音jī。
⑩有梏亡之又攪亂亡失了良心。有,音yòu,通“又”。梏亡,攪亂亡失。梏,音gù。
夜氣指夜間休養的清明之氣,即平旦之氣。
違離。
情猶“性”。
操把持。
鄉通“向”,去向。
析論
牛山有生長存養草木的本性,這種本性時時刻刻都存在著,而且時時刻刻也都在育養草木的。
人天生就有良心,這良心也是時時刻刻能夠發生它的作用,如果人依著良心來行事,那麼所言所為,就能合乎仁義。(新浪讀書獨家首發)這個良心是與生俱來的,也稱為仁義之心。
牛山的樹木被斧斤砍伐了,新生的嫩芽又被牛羊吃掉了,所以變成光禿禿的,這不是牛山沒有生長存養樹木的本性,而是外在的力量戕害了牛山育養的本性。
人也會做出不合仁義的事情來,那是放失了良心的緣故。一個放失了良心的人,經過一夜的清靜休養,也能
《孟子論語大學中庸統稱為什麼》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