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1/4頁)
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淪,要麼昇華!
黃昏時我追到了南北湖邊。付接已經登上湖水另一側的山峰,到達了海邊高崖上。他不走了,也不再隱藏周身的神氣波動,與之相反,從遠處的山峰上散發出一種強大而渾厚地氣勢。一路追行萬里不離不棄,到達大陸的盡頭時他停下腳步的那一瞬間,恍然乎我們突然心意相通──知道了此時彼此的心意。
付接不想再逃,他想在此地做一個了斷。因為他終於明白我既然能夠一路追到這裡也會繼續追他到任何地方,甩是甩不掉的。這裡。將是我與他進行一番決鬥地戰場。要麼他殺了我或者重創我,否則這一場糾纏無法結束。我感覺到付接就在南北湖群山的最高峰鷹窠頂上盤腿坐了下來,靜靜的在調養真氣,等待我的到來。我也放慢了腳步,沒有繼續緊追,舉步上了另一座小山嶺。
南北湖西面的群山中,有一個兩峰夾峙地小山頭,南面為南木山,北面為北木山,西望鷹窠頂,東側為一條三里長的山谷。周圍古木參天,竹林茂盛,只有一條小徑可供出入。我沿林中小徑走上了這座不高的山嶺,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只見滿天星斗閃爍。然後我與付接一樣也坐了下來,靜坐調息,洗去這一路風塵疲憊。我想付接也能知道我地心意,最終放手一戰之前,我們都需要好好的休息和整理一番。明日日出之時,我將和他做一場了斷。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身心一靜立刻感受到此地有一股純淨無比的仙靈之氣。我突然知道了這是什麼地方──此地名為談仙嶺,是千年之前的仙人飛昇遺蹟,這位仙人姓譚。
南唐道家譚峭,字景升,號太極子,拜嵩山道士為師,得辟穀養氣之術,世稱“紫霄真人”。他為潛心修道,遊遍名川大山,最後選在此修煉丹藥,專心著述。譚峭在這座小山上結爐煉石,辟穀養氣,兼為當地百姓採藥治病,並留下了傳世之作《化書》。譚峭飛昇之後,人們把南北湖畔這座小山稱做譚仙嶺。漢字古意“談”與“譚”可以相通,千年流傳到如今此山已名為“談仙嶺”。
我很小的時候,金爺爺教我書法,曾經讓我寫過一首詩:“線作長江扇作天,靸鞋拋向東海邊,蓬萊此去無多路。只在譚生拄仗前”。寫完了金爺爺讓我背下來,然後跟我講了譚峭與《化書》地故事,也講了南北湖的種種傳說以及談仙嶺。那時我十分好奇,當作一個神奇的故事來聽,記的十分清晰。我雖然從未來過這個地方,但一走入此處就像記憶被喚醒
一般。感覺十分親切熟悉。
我沒有打坐入定,而是在一棵參天古木下坐好,靜靜地感悟此地久遠而清晰的氣息。我想起了風君子對我說地一段話,就是那夜他傳我的“胎動”心法中的一段。“碎甕”之後入“玄關”,那麼到了“玄關”門前又該如何修行?僅在定坐中不可得,需要自己去感悟,所謂“胎動”實際上就是在尋找真人自我的源頭,並且超越這個源頭達到另一種超然存在的狀態。
在忘情宮下浮生谷中,得天月大師相助,風君子借天時地利送我入玄關之門。但再進一步的感悟就要靠我自己了。入玄關門後,到聖胎凝結、瓜熟蒂落需要多長時間?心法裡說的是“十月懷胎”。那時間真的是十個月嗎?風君子說不是,十月之說只是一種虛指象徵。比如我在妄境中曾流連三天三夜,對風君子來說只是一彈指而已。又比如法海在我看來定坐六十年,對於他來說只是閉上眼睛再睜開。
從“胎動”的口訣心法來看。“碎甕”之後是“玄關”,“玄關”之後是“眼前”,自古丹書中有口訣“玄關在眼前”。正一門的三十六洞天丹道將這一境界分為四洞天地步驟次第修行,而風君子傳我的四門十二重樓將這四洞天只合為一重樓。“玄關在眼前”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先有“玄關”才有“眼前”,我以前一直難以理解。但今夜在談仙嶺上突然想通了!
我想起了譚仙人那句充滿禪意的詩──蓬萊此去無多路,只在譚生拄仗前。這個世界是如此廣漠又是這樣渺小,我要追求的境界是如此飄渺又這樣接近。所謂飄渺是因為它伴隨我而我卻意識不到。所謂接近那是它就在眼前!在哪裡?就在你以手拄仗的地方。《金剛經》中提到“無所住”,然後又講到“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今時我終於懂了,雖然沒有豁然開朗,卻也是一種朦朧地頓悟。這就是“玄關的眼前”。修行境界的突破不在定坐中得,而在此刻突然間的體悟
玄關中出現的一點萌芽,一點存在狀態地意識,從永恆靜止的那個點開始甦醒過來,一點一點的在生長。漸漸地開始與外界溝通。如此細小的卻能與整個宇宙相呼應
《神遊海洋世界介紹》 第18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