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章 高瞻遠矚 (第1/3頁)

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季漢幼主登基,國勢不穩,天賜良機曹丕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採用司馬懿之策,兵分四路夾擊季漢。

主力由大將軍曹真率領,出子午谷直取漢中,其餘三路由司馬懿、張郃、孟達等大將統領,沿漢水逆流向上。

訊息傳到成都,劉禪則授丞相諸葛亮節鉞,責令其調集各處大軍,馳援漢中,迎戰魏軍;蔣琬、董允全權負責軍需轉運。

本以為應該是次大的會戰,但也真是巧了,曹真出長安就遇到了大雨,秋雨連綿,道路泥濘,大軍在子午谷被困一個月,長期的潮溼,軍卒多生疥瘡,軍中怨氣橫生,曹真不得不選擇退軍。

更巧的是,他這一退,天就放晴了,諸葛亮也是看準了時機,責令魏延、吳懿率兵三萬尾隨追擊,一路追著曹真,狠狠地在曹真的屁股上咬了一口,斬獲頗豐。

而司馬懿、張郃、孟達三部,藉著秋雨水漲船高,水路並進,一路進展順利,仗也打的順風順水,三支偏師直撲漢中。

可聽說曹真的主力退了,而且是一路敗退,而且諸葛亮親自率軍奔他們來了,再打下去也沒有必勝把握,於是便交替掩護,循序而退。

趙雲、馬超、馬岱三將,也分別率軍攻擊魏軍三偏師,一路掩殺,殺得魏軍鬼哭狼嚎,丟盔卸甲一路敗退。

此一戰,季漢大勝,諸葛亮加封食邑,馬超晉驃騎將軍,趙雲晉衛將軍,魏延晉徵西將軍,吳懿晉左將軍,其餘將校也是各有封賞。

這仗是打完了,但事卻沒完!魏大將軍曹真,也因為此事一病不起,魏主曹丕也不好降罪,只是多加寬慰,並命邊防諸將各自嚴守關隘,防止季漢軍隊偷襲。

打了勝仗,而且重挫魏軍士氣,西線震動,馬超、李嚴等臣上書乘勝追擊出雍涼,開疆拓土,蠶食魏國,進軍關中,窺視長安,進一步鞭指中原,一統天下。

臣工們的忠心和主張,無疑都是對,劉禪對此予以了肯定。隨即扭頭詢問孔明的意見,作為季漢的軍事統帥,諸葛亮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

諸葛亮首先申明瞭態度,不管是為了先帝的遺願,還是季漢的未來,攻滅魏國,還於舊都,都是堅定不可動搖的目標。

但時下,卻不是最好的時機,且不說雍涼的魏軍元氣未傷,城寨堅固不易攻取,也不論雍闓、孟獲這樣的疥癬之疾,更不說與魏師主力長期消耗,成全了東吳。

單單就說人口和兵力,現今在冊的有戶二十八萬,人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帶甲將士十餘萬。因為兵籍、吏籍、漏籍、蔭戶、佃客及少數民族尚為納入統計,可供使用並不明確。

而稍強一些的東吳,有揚、荊、交三州。有戶五十二萬餘,人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餘,兵二十三萬;最強的魏國,光甲兵就有四十三萬之多。

人口越多,錢糧賦稅就越多,這是淺顯易懂的道理。現如今國庫每年的收入,只夠維持現狀,積攢的那點錢糧也只夠軍隊兩年之需。

強取雍涼,這點兵力肯定是不夠的,要留足軍隊防禦南蠻,要增加永安的駐軍數量,還要加強北征大軍。在不考慮戰力的情況下,徵十萬軍隊,剛剛夠用。那國之存,便只夠一年軍需。

一旦佔有雍涼,魏必將國力大半用於抵禦季漢,堅壁清野,與我進行長期的消耗。待我軍糧秣耗盡,大軍退卻,順勢反撲,則新得之地,不負為蜀所有。如此一來,北伐何功之有?

尚書令李嚴也持笏對諸葛亮言道:“丞相!奪下雍涼,我軍可以戰養戰,以孟起神威天將軍的威名,不僅可以震懾羌胡,更能招的大批僕從軍為我所用。”

李嚴的意思明瞭,以戰養戰,搶奪魏軍軍需,沒收魏吏的財產,再順手收一波賦稅,就算短缺,也差不了多少。勒緊腰帶,節衣縮食也就能過去了。

只要開拓了土地、城池,頂住壓力,穩紮穩打,用不了幾年便可站穩腳跟。據有三州之力,最起碼能讓季漢上升到與東吳相同的國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拿國賭一把,風險越大,收益越大,是吧?諸葛亮搖了搖頭,季漢是先帝一生百戰,篳路藍縷辛苦建立的,覺得不能拿著去賭一個可能!

這時,一個身長八尺,體貌素樸的白麵文官站了出來:“陛下,丞相,臣譙周有言進諫!”

與李嚴論實不同,譙周更相信天象,近來中原星象混亂,貪婪與破軍相沖,主兄弟隙於牆。前時,曹彰暴斃就是應相之事,魏遭新敗,又有兄弟隙牆,國勢不穩。

而反觀季漢,自陛下登基以來,人和而氣應,氣應而樂作

《三國之季漢阿斗免費》 第九章 高瞻遠矚(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