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驚訝他們回答的平靜,好像很自然的樣子,好像家鄉在他們心裡已經不存在了,歲月確實不饒人,歲月真是一個改造大師。復旦鶴髮童顏,矮胖個,和父親住一個屋,他的回答讓我刮目相看,看了半天回不過神來,他好像沒喝過酒一樣,慢條斯理說:
“幸虧來青海啊,否則‘*’我們肯定死掉。青海救了我一條命,回去幹嗎啊,再來一場‘*’,肯定又死掉。說過七八年來一次,我光棍一個,無牽無掛,待在這裡挺好。我命中註定是青海人,青海好啊。”
後來我知道,復旦其實是回去條件最好的一個。“四人幫”粉碎之後,三中全會之後,改革開放一步一步終於走到了勞改農場,到80年代初期,青海這裡開始慢慢放人了,但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釋放。從任何角度去考慮,都需要有計劃有步驟,請神容易送神難,從前曾有百萬雄師過大江,現在再來個百萬囚犯回故鄉,豈不又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據說當時是每年4%的名額,而且這4%的人回去需要一個大前提的條件,即必須要有老家直系親屬的同意接收。同意了,可以走,不同意,不能走,沒人同意,沒地方走。另外,青海的勞改農場的*到底有多少人,一般人不可能知道,據勞改犯們說,從1957年開始算,經過一系列天災人禍,活到80年代初期的大約是1/3,換句話說,已經死了有2/3,活著的1/3裡每年可以返鄉的名額是4% 。勞改犯的話不足為信,多年以後,那部《青海省志?勞動改造志》洩露了天機,“第二節?收押?調犯”披露: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公安部決定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逐步分批調15萬至20萬名犯人支援青海經濟建設。1958—1960年,從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陝西、四川、廣東、上海等省市調犯95萬餘人(其中由上海調來女犯650人)……如此說來,這六個前反動派,大難不死到今天,絕對是倖存者。一場突然襲來的災難,比如地震,幾秒鐘幾分鐘最多72小時生命存活的黃金時間,遇難者或倖存者基本可見分曉。要成為勞改農場漫漫幾十年歲月的倖存者,要在勞改農場倖存漫漫幾十年歲月,多少日子的大難不死,多少日子的臨危不懼,這種倖存,沒有人生底線,沒有人生極限,好像慢性自殺,好像鈍刀割肉,好像門背後等天亮,好像西邊出來太陽。因為父親,我對倖存者的研究產生濃厚興趣,我覺得文學描述無法替代科學論斷,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到處尋找這方面的專家。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中國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專門研究倖存學或倖存者的居然鳳毛麟角。再細分一點,政治災難倖存、戰爭災難倖存、恐怖災難倖存、暴力災難倖存、自然災難倖存、經濟災難倖存、環境災難倖存、生活災難倖存,諸如此類,幾乎一片空白。一位偏科研究、喜歡鑽研國外醫學材料、自學成才的畢姓心理專家告訴我,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在重大災難之後,倖存者的心理反應大致有“恐慌震驚”“短期反應”和“長期反應”三個心理應激反應階段,在前兩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強烈的無助、懷疑、焦慮、困惑,不願承認眼前發生的事實和喪失親人帶來的不幸。有30%的人能隨時間推移和自身復原力的作用,恢復內心平衡,但70%的倖存者可能會在之後8—12年乃至更長時間內,處於慢性心理創傷階段,甚至因極度的抑鬱和悲傷,對未來失去信心,產生自殺念頭。因而對這70%人群甚至包括對前30%人群的心理干預,應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需要長遠的災後心理干預規劃及實施。畢專家最後說,甚至,大人打小孩,母親打兒子,都要注意下手的理由、下手的時機、下手的部位、下手的輕重,否則都會造成某種家庭災難,造成受害方終生的心理創傷,不得了,不得了,呵呵。畢專家的話,至少讓我對接受父親回老家之後,有重大的臨床意義,比如父親的陰鬱或者陰險,父親的焦急或者焦慮,諸如此類,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時時刻刻都會在我們面前出現,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比如,那位清華老師說,老家沒人了,時間一長,人生無常,這邊還活著,那邊已死了,老家已經空空如也,沒人來接收他了,他已不符合回家條件了,他想回也回不了了。他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他的災難倖存者的心理干預,換一種說法叫危機干預,就沒人會去管了。
02勞改或青海(5)
復旦可謂特例,他有一個哥哥在美國,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華人科學家,說起來中國幾乎無人不曉。為了弟弟,哥哥不遺餘力,透過中央*部,透過省裡,直接通知他可以立即回家並且出國。哥哥一封一封來信,復旦置之不理,
《算賬的近義詞》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