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9章 悲憤悼念,萬民送別 (第1/2頁)

木落寒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凜冽冬風捲起落葉如飛,一片蕭瑟之景籠罩咸陽城頭。自白起離世之訊傳回秦都,秦廷內外,百官若有雷霆擊頂之感,滿城百姓則如聞霜降,哀慟之聲不絕於耳。

朝堂之上,百官聚議。大殿內,陰雲沉沉,眾人皆不敢出聲。張述立於一旁,面色如鐵,雙目低垂,胸中卻如翻江倒海般難以平靜。他腦中不斷浮現白起昔日種種:一身鐵甲寒光凜凜,直面萬軍不曾退卻;麾下三軍勇猛無匹,皆因其一聲號令視死如歸。如今,這等曠世奇才竟因君臣嫌隙、宮闈算計而抱憾殞命。張述暗自攥緊拳頭,指甲嵌入掌心亦渾然不覺。

“白起有罪!”左丞相範睢冷冷開口,語氣堅硬如鐵石,“若非大王垂憐,留其全屍,已是莫大恩典,爾等尚有何言可訴?”

此言一出,殿內寂然如死,唯聞殿外風雪聲嘯。右丞相魏冉微微抬頭,神情複雜,終究未發一言。張述抬眸瞥向範睢,眼神中透著深深的痛恨與冷意,卻強自壓下怒火。

“丞相所言雖未失據,然百戰沙場者,豈可盡如人意?”終於,一名年輕侍郎忍不住開口,卻被範睢冷聲打斷:“趙括長平之敗,五十萬敵軍投降,皆為白起所屠,此血債難辭其咎!白起再如何功高,亦當為此付出代價。”

張述拳頭再度緊握,似要將滿腔不平盡數壓入掌中。他知曉,朝堂之上,已無人為白起辯護之餘地。

白起之死訊,猶如疾風驟雨般傳遍秦都內外。百姓自發聚於城門街巷,點燃香燭,擺放祭品,甚至有人舉家披麻戴孝,為這位征戰無數、護國安邦的名將送行。

長街之上,一群老農顫顫巍巍,跪倒在雪地裡,淚如雨下:“白將軍乃我等之護國神明,然天命不佑,竟遭此橫禍……”他們的哭聲感染了路人,不少人放下手中之物,默默跪下合掌。

市井之中,更有不少少年私下傳頌白起往昔戰功。長平之捷、伊闕之勝,無一不被他們口口相傳,如聽天書。一位老翁嘆息道:“白將軍平生功績,無愧上天,無愧黎民。然朝中奸佞當道,使將軍英魂不得安。”此言一出,引得眾人群情激憤,議論紛紛,淚落成河。

張述披著厚重斗篷,佇立在咸陽宮城外的長街。他看著沿街成千上萬的百姓,不由得心中沉痛。他忽然覺得,這風雪之中,每一片落雪似乎都藏著白起的冤魂,每一盞燈火都似在為白起燃盡最後的悲哀。

他緩緩邁步,穿行於人群間,聽見無數哭聲與哀嘆,心如刀絞。張述知曉白起心繫秦國,寧可身敗名裂,也不願秦軍陷入危局。然朝堂傾軋、君臣嫌隙,卻令這位功勳卓著的將軍飲恨而終。

“先生……”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張述回頭,見是僕從阿九,手持一卷麻布:“宮中傳來旨意,大王命將軍故居封禁三年,不得祭祀。”

張述聞言面色驟變,一股怒意直衝腦海。他拂袖奪過麻布,將其緊緊攥在掌中,指節泛白:“君命難違,可此舉,焉能使人心歸服?!”

阿九不敢多言,只低頭默立。張述舉目四望,目及之處皆是悲痛欲絕之人。他猛然想到,白起若見此情此景,必會長嘆一聲,囑其“忍之”,然心中之痛卻如何能忍?

不遠千里之外,各國皆聞白起身亡之訊。韓國與魏國的朝堂為此歡欣鼓舞,視之為天賜良機。趙國則稍顯沉重,長平之戰五十萬亡魂,雖為己國大敗,卻也因白起而銘刻歷史,如今這位敵國名將魂歸黃泉,趙國君臣對之又敬又恨。

一場議論之中,趙國相國趙勝長嘆:“白起雖敵我趙國,卻亦為一代雄傑。此番秦王忌將,必是自損臂膀,日後我趙伐秦,或將少一重憂患。”其聲雖平,卻藏深意。趙王聞言默然不語,望著長平方向,久久無言。

燕國聽聞此事,亦有異動。太子丹言於燕王:“秦國霸道在於名將、良相。白起既亡,其勢必弱。若乘此機會,與諸國共抗秦,或有奇效。”

此時,唯一尚能為白起哀悼的,卻是曾於戰場與之廝殺的名將廉頗。他聞訊後怒斥:“我等將帥以性命相搏,豈能輕賤一位戰死沙場之人?此等枉殺功臣之事,實令我齒冷!”

回到秦都,咸陽街頭巷尾,哀思如潮。張述終於來到一座荒涼的山丘,立於白起簡陋的墳冢前。身後跟隨者寥寥數人,多為昔日白起麾下心腹之將。眾人將備好的紙錢、香燭一一擺上,焚香禱告。

“將軍啊……”張述長跪不起,聲如泣血,“若非張述無能,未能為您解憂,今日,您焉能受此屈辱?!”

說罷,他雙手舉起一卷竹簡,重重叩首,將竹簡置於墳前,低聲道:“此乃《將

《秦烈秦風是哪個小說的主角》 第209章 悲憤悼念,萬民送別(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