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汽車、飛機等交通條件和新聞、出版、電視、電話、網路等通訊條件和傳播條件的大發展,現代國家和現代國家經濟形成了,國際經濟的範圍也就發展到現在的全球這麼大,地球村形成了。國際經濟也歷史地獲得了全球一體化的形式。
國際化的前提:統一的國內市場
地方經濟是一切經濟體的基礎。地方經濟以城市化為標誌形成自己的系統,各系統之間按照比較優勢進行交換和交往,這種交往的首要目標是在國內形成統一大市場。國內統一大市場既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國家經濟走向世界的堅實基礎。
任何一個國家,真正邁向全球化之前,必須首先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國內大市場。自英國以來,所有的工業大國都是從統一國內大市場起步,開始自己的全球化程序的。
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統一國內大市場,至少要真正建立起四大機制:健全市場機制,共享資源優勢,打破行政區域的侷限;健全合作機制,鼓勵和支援各地區開展經濟和技術、人才合作;健全互助機制,發達地區要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欠發達地區;健全扶持機制,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加大國家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援力度。在區域發展方面,要按照實業實力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情況,劃分功能區,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按照最佳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評價指標,最終實現一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任何一個國家,真正邁向全球化之前,必須首先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國內大市場。在統一國內市場過程中,一般會遇到地區分割難題。各個地方政府為了本地區的利益,往往會透過行政管制手段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或限制本地資源流向外地,從而在國內經濟一體化的程序中樹起壁壘。地區性分割包括限制人員流動、商品流動、生產要素流動等幾乎所有經濟方面。地區性分隔在整體上對各個相關地區都是不利的,既不利於各地區發現和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又不利於整個國家經濟在國內一體化的基礎上發現和確立自己的國際市場比較優勢,從而不利於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們必須反對地區性分割,大力發展國內經濟一體化,統一國內市場。
4 舊模式扛不住大危機(2)
舊國際化模式的“是”
工業化全球擴張模式具有強大的內在邏輯:“利潤率趨向下降”。*稱這一規律“從每一方面來說都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的最重要的規律”。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工業資本的本能,工業資本為追求更大利潤必然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技術更替越來越快卻導致利潤率下降越來越快,進而導致經濟危機週期越來越短。按照價值規律,這時過剩資本只有兩條出路:和工人“共富”;在危機中“*”。前者會增加生產成本,後者是兩敗俱傷,都不是資本家情願做的,他們必然只能選擇從國外掠奪廉價的自然資源,將國內生產過剩輸送到國外。也就說,工業資本需要有一個外部世界來承擔其必然不斷增加的內部成本,全球擴張始終是工業資本的目標。
在*之前,對國際經濟秩序理論貢獻最大的是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對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的揚棄。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認為,一個國家只能出口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才能從國際貿易中得到收益。李嘉圖把斯密在兩國之間進行成本比較的絕對優勢理論改造為在國內商品之間進行成本比較的比較優勢理論,為各國都可以參加國際貿易並能從中獲得好處的自由貿易主張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西方經濟學家稱為國際貿易的萬古不變的理論,並一直佔據主導地位,此後的經濟學家只是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作些補充,包括將其庸俗化。
國際經濟一體化一方面實現了各國之間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和互利性,另一方面使相關各國有可能根據這種互補性和互利性從政策選擇上認可共同的遊戲規則。因此,國際經濟一體化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國際政治一體化的基礎。這一過程在大方向上是積極的。
窮國與富國的蹺蹺板效應
在全球化之前,地球上的窮國和富國之間,沒有多少貿易聯絡,窮富都是自己的事情。全球化之後,窮國與富國之間卻具有了蹺蹺板效應:都在一塊板上,但誰高誰低,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因為,現存全球化模式以商品貿易和資源貿易為雙驅動,這些實物貿易都存在嚴重的估值不對等問題。
當前,隨著各國相互依賴關係加深,全球化的負面問題越來
《出軌電影名字叫什麼》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