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7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樣,國家又將如何處置?所以我們必須防微杜漸,把西藏這個出頭椽子打爛打扁,才能讓那些不安分的猴子們規矩一點。”

章士釗道:“如果我們要派兵入藏,那至少得再組建一個標。入藏還要帶足糧秣、僱足民夫,這些都是額外開支。只怕如此一來,府庫錢糧再也支撐不了三年。那三省賦稅還要蠲免麼?”

“要,當然要!出兵的費用我另外想辦法解決就是。”孫元起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他心裡卻在想:既然土登嘉措背後有英、呃在撐腰,那我入藏的費用就羊毛出在羊身上。明天我就通知莉莉絲,所有出口的黃花蒿素、青黴素、磺胺價格提高一倍。反正能買得起這三種特效藥的都不是窮人,能捨得花一兩黃金的主兒,肯定不在乎再多花一兩!

楊度此時說道:“百熙,如果我們真要入藏,就不必單純效法當年趙季和(趙爾豐)之舉。你們看!”說著他站起身在書房的地圖上比劃道:“西藏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四省區接壤,所以入藏也就分新藏、青藏、川藏、滇藏四條線路。趙季和時任督辦川滇邊務大臣,有川藏、滇藏兩條路可以選。但他最終選擇了川藏線。箇中原因,除了因為他的兄長趙次珊(趙爾巽)是四川總督,可以給予大力支援外,還因為川藏線比滇藏線更為好走。而且當時朝廷還屹立不倒。西藏各地貴族、僧侶對中央仍有畏懼之心,不敢明目張膽地加以阻攔。所以儘管路途艱辛,川軍在歷盡磨難之後還是順利抵達了喇薩。

“如果我們由川藏線入藏,首先面臨的就是途中藏族貴族、僧侶的百般阻撓,甚至是武力對抗。川西、前藏地區山高澗深,道路狹窄,往往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藏人據險死守。拖延我軍時間,恐怕一兩年也難以抵達喇薩。而且一旦大雪封山,我軍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加上糧草匱乏,就會不戰自亂,甚至全軍覆滅!所以我們不能單純效法當年趙季和之舉,而是要雙管齊下,左右包抄!”

孫元起暗暗點頭:入藏道路確實艱險!即便在1950年到1954年間經過11萬軍民艱苦奮鬥修成了川藏公路。其後國家又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進行數次大規模翻修,到了二十一世紀川藏線還依然被視為是死亡之路,就可以看出清末民初徒步入藏的危險性!何況中間還有人故意作梗呢?

章士釗道:“皙子先生。你說的雙管齊下、左右包抄是想分兵兩路,一條從南線的雅江、理塘、巴塘入藏,一條從北線的爐霍、甘孜、德格抵達察木多?”

楊度搖搖頭:“不是!我們剛到四川人地生疏,又剛招撫保路同志軍不久,加上蜀人易亂、袍哥遍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軍隊彈壓,很容易出現根基不穩,所以四川只能派出一個標入藏。如果一個標兵力再分為南、北兩路,則會顯得勢單力弱,容易被各個擊破。故而川軍只走南線!”

“南線?”孫元起下意識反問一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駐藏辦事副大臣應該是常駐察木多吧?既然如此,察木多豈不是很繁華?朝廷在哪裡不應該有很多駐兵?”

如果孫元起不學物理,而是專研歷史的話,或許他還會知道察木多另外一個名字:昌都。當年解放軍揮師入藏就是走的北線。而且在昌都與西藏地方武裝大打一戰,是為“昌都戰役”。經此一役,解放軍消滅了藏軍主力,徹底掃除進軍西藏的障礙。

楊度答道:“察木多是駐藏辦事副大臣駐地沒錯,確實也比較繁華些,但卻沒有多少朝廷駐兵。其實在川軍入藏之前,朝廷在西藏一直沒有什麼駐兵。察木多地勢險要,素有‘藏東門戶’之譽,一直是藏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西藏貴族僧侶必然會在那裡嚴密設防。如果我們走北線,在察木多必然有一場惡戰。

“相比之下,南線地勢較為平坦,而且在桑昂曲宗、薄宗附近有程鳳翔一營兵馬接應,部隊行軍到此可以稍作休整。另一方面,藏南察隅、洛域、噶克卜、門隅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萬一軍隊遭遇缺糧,還可以就食於此。綜上考慮,走南線似乎更加安全。”

章士釗道:“那另一路人馬走哪裡?”

楊度道:“走青藏線!百熙可以命趙行止在陝西另行再組建一個以騎兵為主的混成協,在明年春夏之交先配合張育和(張世膺)、程虎臣(程子寅)的第四十五混成協攻略甘肅,隨後該協由蘭州、西寧一線攻入青海,然後一標在青海接應,一標由唐古拉山口南下西藏。與川軍左右包抄,兩路人馬會師於喇薩,徹底敉平西藏!即便有所蹉跌,也可以撈得青海、藏南兩塊實地,長期脅迫衛藏地區。”

章士釗

《重生之大科學家全文閱讀》 第23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