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木木 (第1/2頁)
澄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朱允炆和朱棣叔侄間的皇位之爭,最後由朱棣勝出落下帷幕,但朱允炆的下落卻成了一個千古謎題。史書中只是記載朱允炆在皇宮內的一場大火中消失,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軍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慘敗,明英宗被俘,明朝在兵部尚書于謙的領導下打響了首都保衛戰,史稱“北京保衛戰”。
正統十四年十一月,瓦剌兵敗,退出塞外。
十一月的京師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可天氣還是那麼寒冷,流浪者的腹中還是那麼飢餓。
惡犬的狂吠突然變成了哀嚎,狼狽的夾著尾巴從小巷子裡跑出,順著大道逃遠了。
一個看起來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兒踉蹌著從巷子裡走了出來,懷裡拿著兩個饅頭和半個雞腿,為了從狗嘴裡搶下這些食物,他的小腿差點被咬斷。
男孩兒咬著嘴唇一聲不吭的回到“家”——一間被戰火波及倒塌了一半的雞舍,雖然裡面連根雞毛都沒有。
“木木,我回來了。”男孩兒名叫林木,這名兒是自己起的。
他打記事起就跟自己的雙胞胎弟弟一起流浪,曾經被乞丐打瘸了腿,裝作乞丐的兒子進行乞討。後來偷偷養好了腿帶著弟弟逃了出來,出了京師又不知道往哪去,就在近郊又操起了老本行——要飯。
他弟弟叫林木木,也是他起的。
他聽京師最好吃的那家飯館的看門大爺說過,人要做棟樑之才。
他問大爺:“棟樑”是什麼?
大爺告訴他:“棟樑”是“木頭”。
所以他叫林木,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弟弟就叫林木木,因為他希望弟弟比他更好。
一陣“窸窣”聲後,林木木鑽了出來,小男孩兒第一眼就看見了哥哥受傷的腿,嘴一撇就要哭出聲來。
“噓!別哭!別出聲,會招來壞人的,我沒事,你快吃。”
從小就膽小愛哭的林木木格外的乖巧聽話,哥哥讓他不哭他就不哭,像往常一樣安靜的坐在哥哥身邊吃了起來。
可這一天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一幫人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要帶走他們兄弟。為首的是一位拿著羅盤的老道,正兩眼放光的看著他們。
林木很熟悉那種目光,看食物的目光。
但他們別無選擇,不然“身不由己”這個詞也不會出現在字典裡。
林木木一聲不吭,緊攥著哥哥的衣角,眨巴著大眼睛聽他們談話。他只需要聽哥哥的話就行了,不出聲搗亂,堅定的跟著哥哥就行了。
那年他們住進了京師城郊的一處大院兒,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囚禁”。
那年他們九歲,只是肉體被“生活”二字磋磨的彷彿小了兩歲。
吳歌的內心有些沉重,寂靜的夜裡似乎連他們低聲咒罵的聲音都能順著風鑽進耳朵。
“道長,您不是說這對兄弟是朱允炆的後代嗎?為什麼不趁亂兵變?白養了這麼多年,還老子的榮華富貴來!”
“道長,你出來,把我的孩子吐出來,喝我孩子的血都給我吐出來!”
“道長,你快把借走的東西還我,我還要回家,你快還我,快還我命來!”
當年的瓦剌士兵中有幾個人被留了下來,因為他們遇到了一個“老神仙”,帶著他們找到了朱允炆的後代。
這可是個立功的好機會!可等他們帶著兩個俘虜回到營地時,卻發現大部隊早走了,原來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好長時間。
他們就這樣留了下來,每天渾渾噩噩的,憧憬著道長給他們畫的“大餅”,做著道長要求做的一切,每次短暫的清醒都不知今夕是何年。
他們再也回不去家了。
吳歌一口氣跑到祠堂的背面,來不及休息便順著牆爬上了屋頂,還好老舊的牆磚凹凸不平,不是很難爬。
吳歌翻開了一片瓦,露出了屋內的景色,擺設和白日裡無二差別,只是正中的桌子上側躺著一個少年,鮮血染紅了白衣。
吳歌從屋頂跳下,地上只剩下老道士被砍得十分細碎的屍體,如果不是道袍吳歌根本分辨
《盜墓我靠給主角團擋傷活命 澄莘》 第21章 木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