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專家助力,謀劃破局 (第1/2頁)
緋色墨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幼斌徹夜未眠,雙眼佈滿血絲,望著窗外微亮的天色,滿心都是被投資撤資、村民退縮攪得支離破碎的生態經濟規劃。但他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不容許自己放棄,清風縣轉型發展的契機絕不能就這樣夭折。簡單洗漱後,何幼斌懷揣著破局的決心,大步邁向縣政府辦公室,準備再次梳理難題,尋找轉機。
上班伊始,他緊急召集了專案核心團隊成員,會議室裡氣氛沉悶壓抑。大家垂頭喪氣,面前攤開的檔案彷彿都在無聲訴說著專案的僵局。何幼斌深吸一口氣,打破沉默:“同志們,眼下局勢確實嚴峻,但咱們不能被困難嚇倒。清風縣走到這一步不容易,生態剛有起色,經濟轉型迫在眉睫,放棄就前功盡棄了。咱們集思廣益,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盤活局面。” 眾人紛紛抬起頭,眼神中雖有疲憊,卻也燃起一絲鬥志。
一番激烈討論後,一個大膽的想法逐漸成型 —— 邀請國內頂尖的農業、林業、生態經濟領域專家組成智囊團,為清風縣量身定製解決方案。何幼斌立刻向上級彙報這一計劃,幸運的是,縣政府全力支援,迅速撥出專項經費用於專家邀請與接待,一場關乎清風縣未來走向的 “專家問診” 之旅拉開帷幕。
一週後,數位聲名斐然的專家齊聚清風縣,他們一下車,便被何幼斌熱情迎接到早已準備好的會議室。簡單寒暄過後,何幼斌毫無保留地將縣裡的生態現狀、經濟困境以及前期碰壁的規劃方案一一呈上,言辭懇切:“各位專家,清風縣如今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飄搖的船,急需各位掌舵引航。我們試過很多辦法,但還是深陷泥沼,懇請大家幫忙出謀劃策。” 專家們神情專注,翻閱資料、低聲交流,會議室裡只聽見紙張摩挲與筆尖記錄的沙沙聲。
率先發言的是農業權威陳教授,他推了推眼鏡,目光堅定:“從農業板塊來看,土壤改良是繞不過去的坎。昨天實地考察那些貧瘠土地後,我建議雙管齊下。一方面,大規模引進蚯蚓種群,蚯蚓能疏鬆土壤、增加有機質,堪稱‘土壤工程師’;另一方面,輪種紫雲英、苕子這類綠肥作物,夏季收割翻耕入土,給土壤補充氮、磷、鉀等養分。而且,咱們可以試點‘生態迴圈農業’,家畜糞便發酵後做肥料,形成養殖、種植良性迴圈,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農產品品質。” 何幼斌聽得頻頻點頭,腦海中已然浮現出農田裡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象。
林業專家張博士接過話茬,手指輕點桌上的山林分佈圖:“清風縣山林資源雖遭破壞,但底子還在,生態修復仍大有可為。當下植樹造林不能盲目,要遵循自然演替規律。在海拔較高、人跡罕至區域,優先種植本地鄉土樹種,它們適應性強、利於生態系統穩定;低海拔靠近村落地段,搭配經濟林,像核桃樹、板栗樹,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另外,打造幾條生態廊道,連線碎片化森林,方便野生動物遷徙、繁衍,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 這番專業見解讓眾人對山林的未來規劃豁然開朗。
生態經濟專家李研究員則把目光聚焦到產業融合發展上:“發展生態經濟,不能侷限於農林產業,得深挖附加值、打通產業鏈。比如,結合鄉村旅遊,開發森林木屋民宿、農事體驗專案;利用本地農產品,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叢集,從果汁、果脯到有機食品,提升產品檔次;還有,藉助電商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打響清風縣生態品牌。不過,這一切都得建立在基礎設施跟上、宣傳營銷到位的基礎上。” 何幼斌深知這是一盤環環相扣的大棋,每一步都需精準落子。
研討會結束後,何幼斌帶領專家團隊馬不停蹄奔赴各鄉鎮村落,實地指導規劃落地。在清河鄉的農田裡,陳教授親自示範蚯蚓投放技巧,手把手教農民如何種植綠肥,農民們圍攏過來,眼中滿是新奇與期待;山林間,張博士穿梭其中,標記適宜種樹點位,講解樹種搭配要點,隨行工作人員認真記錄;村裡,李研究員與村幹部探討民宿選址、農事體驗流程設計,歡聲笑語迴盪在古樸街巷。
然而,計劃實施初期,新問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農民們雖對專家指導滿懷信任,但實操起來困難重重 —— 蚯蚓養殖沒多久,就出現大量死亡現象,農戶急得直跺腳;綠肥作物遭遇病蟲害侵襲,葉片枯黃萎靡;預定的經濟林樹苗遲遲未到貨,耽誤種植時機;民宿改造工程因資金緊張,進度緩慢,施工隊還時不時因建材採購問題與村幹部起爭執。何幼斌奔波於各個村落間,協調各方矛盾、解決技術難題,手機鈴聲此起彼伏,整個人忙得焦頭爛額。
面對接踵而至的狀況,專家團隊再次緊急會商,現場 “把脈開方”。原來,蚯
《縣委書記的使命與擔當小說》 第269章 專家助力,謀劃破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