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人員分工 (第1/2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韋東風的安排是: 配合吳少傑飼料裝置考察採購,要選擇口碑好質量優的廠家,注意裝置必須安全防護措施,能耗要低,生產線安裝要科學! 期間,對兩個食品廠裝置維護檢查一遍,發現問題及時安排解決,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對維護人員全部進行培訓,不合格的一律辭退。 第三個任務是考察國內農村機動車市場,明年七一前後拿出一份考察報告來。 席榮負責生豬各種飼料配比和研發,是飼料技術臨時負責人。很多人以為一個飼料不簡單嗎?其實不簡單,比如母豬用什麼飼料?豬崽用什麼飼料?成年豬用什麼飼料?種豬的? 不同的生豬,消化吸收能力不一樣,糧肉比也不一樣,經濟效益也不一樣。 還有各種飼料的原料質量把控和成品檢測,確保飼料科學衛生有效。 鄭春霞是這樣安排的:對兩個食品廠質量予以檢測,改善提高現有產品的質量,研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 對接輕工學院,研發適合中國不同地區口味的火腿腸,五一之前要研發出適合魯省口味的產品,年底前至少再研發三個地區的。 鄭春霞就是食品研發部門的臨時負責人。 四個人每人可以招收四名專業人員,形成自己的團隊,公司每個團隊派出一個財務人員。 哦,公司還沒剛成立,是孫宗遠派人安排的。 韋東風的團隊年底前至少得有十個人,重點跟蹤農村機動車市場與技術。 摩托車廠大部分是軍工企業轉產的,咱得避讓吧,他們都是功臣,轉產了得有碗飯吃。 腳踏車廠雖然最近幾年火的很,但沒有多大技術含量,各地到處都建新廠,咱不湊那個熱鬧。 電動腳踏車,那是腳踏車升級換代的產品,現在臨時沒發展必要。 城市機動車有桑塔納,83年左右引入中國,咱幹不過他們。 農村機動車,拖拉機是主流,能拉、能耕,還能帶動抽水拉磨,但是拉貨不多、速度不快,市場也就紅火幾年。 1986年五徵、時風農用車開始出來了,暢銷不衰不下十年。 孫宗遠計劃先做農用車,積累技術和資金,再以後升級換代做成奇瑞、比亞迪那樣的國產汽車。 四萬畝地裡劃出五千畝地作為機動車生產基地,規模全國第一! 簽訂了用人合同。 讓老孃給四個人找住宿的地方和辦公室,又給每人發了500塊安家費,他們都不容易,大學都沒結束,沒有收入更沒有積累。 中午一起吃過接風飯後,孫宗遠到了單位。 把生豬致富工程方案又認真稽核後,給趙鄉長做了彙報,下午四點召開了畜牧站長和工作區書記會議,把農學院給的長白豬數量做了安排。 前期,孫宗遠對於生豬致富工程做了個意向摸底,雖然前期宣講了優惠政策和養豬的效益,但不是每一戶都是相信的。 所以得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 前期報名參加養豬的戶有810開戶,其中願意養母豬的有363戶,養豬崽的447戶,按照一頭母豬一戶,兩頭豬崽一戶的標準,母豬還剩餘137頭,豬崽還不夠分的。 又和畜牧站長溝通一下,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找趙鄉長彙報了下,趙鄉長撓了撓頭:“豬崽不夠,就按照報名比例分給工作區,讓工作區想法做村裡工作分下去應該不難,母豬剩餘了確實不好解決,你合同都與農學院簽訂了,退是退不回去了。” “要不還有個法子,你買的四萬畝地不是還閒置著嗎?要不你把母豬放那裡面?” “你的意思是我養著140頭母豬?”孫宗遠問道。 “我看行,你看你有地,有飼料,關鍵還有錢,更有火腿腸加工廠,你是一條龍都有啊,嘿,嘿,我看你最有條件了!” 趙雲成鄉長拉著他去找李建國書記。 “我看也可以,為了帶動群眾發家致富,你也可以幹給群眾看啊,你放心,對群眾的補貼你也享受,怎麼樣?” “書記,我是稀罕那補貼的兩萬塊錢嗎?反正不能有這樣的事情都是我兜底吧?” “要不你就分給群眾,但是不能強制攤派,分不下去你就兜底,誰叫你有錢來?再說你是黨員幹部,你不帶頭讓我和老趙帶頭嗎?”李建國書記說。 孫宗遠轉身離開書記辦公室,心裡想,我養就我養,反正都是母豬,生了豬崽子我一個也不賣,我都養著。 辦公室裡,趙鄉長對李書記說:“這個事和土地的事,我倆辦的不夠地道,我怕他撂挑子亂踢撅子。” “不會,我也是考驗他,這個活他接定了,保險他給你搞出個至少縣裡的名頭來。” 孫宗遠找到楊振武,安排他在坤河工作區那片四萬畝土地(現在掛著牌子是紅花鄉產業園),找300畝下風向不靠近村莊相對偏僻的地方,建設一座養豬場,現在利用三天時間給蓋出200個豬圈,要求是一個磚圍欄12平方,上面用塑膠薄膜罩上,豬圈用走廊連線起來,再建設間辦公和看護用房,200平米的倉庫。又把畜牧站長叫過來,簡單的畫了個草圖,楊志
《重生到80年代做實業的小說》 第43章 人員分工(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