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靖 (第1/2頁)
雲霄天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亂入第二十人:姓名:李靖(字藥師);武力:92;統率:105;謀略:100;政治:98。特性:擅武:與人鬥將時,武力+4。謀政:設計、佈局、謀劃時,謀略+5,計謀成功率額外增加15%,計謀成功時有30%的機率增加計策的謀劃效果30%。處理政務時,政治+4,政務處理效率增加20%,政務處理效果額外增加5%。軍神:作為主將統御士卒征戰時,全屬性+3,士卒綜合戰力額外增加30%,在戰鬥結束之前,該武將所統御的部隊,士氣不會下降。坐鎮一方時,全屬性額外+3,其所鎮守的地域內,繁榮度提升30%,治安提升45%,民心額外增加35%,士卒綜合戰力額外增加30%。植入身份為李膺之孫、李瓚之子。現居青州對宿主有好感!叮,系統檢測到李靖攜帶人物,其妻張出塵,其兄李正明,李端,其弟李客師,李偉節,其子李德謇、李德獎等人出世。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任過殷州(治所位於今河北省隆堯縣)刺史。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軍征討吐谷渾。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為衛國公。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僅見於《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所著錄的有《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還有《韜鈐秘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和《弓訣》等,可惜後世都失傳了。今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或稱《李衛公問對》)可能系宋人所撰,盜用李靖之名,不足為據。原著有《李衛公兵法》,原書今佚,但從散見於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覽·兵部》中的《衛公兵法》,猶能管中窺豹,有關李靖的治軍、行軍作戰、紮營斥候等都有所記載。
此後不久,東突厥國內發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幷州都督李積、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訊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等。太宗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李靖率軍連戰告捷。李大亮軍於蜀渾山擊敗吐谷渾軍,獲其名王二十人。部將執失思力也在居茹川擊敗吐谷渾軍。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渾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將契苾何力追擊伏允可汗,破其牙帳,殺數千人,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只),並俘虜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騎兵逃到磧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部下紛紛離散。不久,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
《混亂三國記txt手機電子書下載》 第87章 李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