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堪稱千年奇蹟的都江堰 (第1/1頁)
小李大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蕪湖,這是震驚世界的水利工程! 這個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水利工程, 那就是修建了2300年前的都江堰。 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就不會有寬敞遼闊的成都平原, 也不會有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偉大壯舉。 都江堰一直到現在仍然被投入使用, 也是這個世界上僅存的無壩引水、自流灌溉的生態水利工程。 餘秋雨曾經在遊覽過都江堰後寫道: 我呢,認為我國曆史上,最讓人激動的工程不是萬里長城,而是都江堰。 雖然它看起來規模沒有長城那麼的壯闊, 但是卻讓人們安安穩穩的過了上千年。 戰國時期,秦昭王命李冰修建都江堰, 李冰父子花費了十年的時間, 修建完成了都江堰,一舉解決“”了岷江上下游的水患, 實現了汛期防洪,旱時用水的作用。 都江堰的原理就是引流分水, 首先就是將岷江一分為二, 分為內江和外江。 因為兩江的地勢高低不同, 這個分水呢就會有十分明顯的變化。 當遇見枯水時節的時候, 內江處在低凹的位置,水流主要集中在內江,這樣就成功保障了乾旱時用水的需求。 豐水時節,大部分的水會從外江排出, 只有一少部分會流向內江,這樣就解決了汛期洩洪的問題。 就這樣,從戰國時期,都江堰每一天都在發揮著它的作用。 足足造福了中國兩千多年, 它的存在,不僅體現了老祖宗的聰明智慧, 也歸功於歷代人民的精心維護。] 林楠:來,讓我們給李冰父子呱唧呱唧。 都江堰可真是巧奪天工,雖然這原理很簡單。 但是卻十分的實用,李冰父子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讓人感動。 他們足足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才將這都江堰完成。 但是卻保佑了岷江上下老百姓上千年的平靜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典範呀。 網友1:是的,是的,我就是成都人。 我強烈建議大家來成都一定要來看看都江堰啊,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老祖宗的智慧, 感受這個偉大的工程。 網友2:哎呀,看完這個影片後,我可太驕傲了。 啊,你問我為什麼這麼驕傲,那是因為這李冰也算得上是我祖宗呀。 畢竟李冰李大人姓李,我也姓李呀。 說不定我們八百年前就是一家人呢。 哦,不對,我和李冰李大人應該兩千年前就是一家人呢。 我姓李,我驕傲,我自豪呀。 李冰:恩,你這個小娃娃怎麼能這麼說呢? 也不是碰瓷嗎? 不過嘛,大家都姓李,說不定這個小娃娃還真是自己的後代子孫呢。 行了,他原諒這個小娃娃了。 哈哈哈,原來他和兒子督建的都江堰一直到後世也在發揮這作用呀。 那他就放心了。 只要這都江堰有用,他們之前花費的那些時間,心思, 哪怕是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了。 老百姓們:哈哈哈,原來還能這麼論呢。 只要是一個姓就是一家人了。 不過,你還別說,這怎麼不算有道理呢? 還有這個都江堰工程竟然這麼給力,竟然屹立兩千年而不倒,仍然在發揮著作用。 他們也高興呀,也很驕傲自豪。 [去成都旅遊,不去都江堰的話,等於白來呀! 如果大家來成都玩,卻沒有去過都江堰的話, 那妥妥的等於是白來呀! 大家只需要一張價值10元的高鐵票,在半個小時後,就能到達都江堰了。 大家記得要買到“離堆公園”的票, 這裡離景區真的很近。 出站五十米後,我們可以先來和這個巨大的熊貓合個影。 以後我們就從宣化門出發,經過灌縣古城,走過南橋。 兩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在這裡了。 當年的李冰父子,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 在山體間炸開了一個寶瓶口,修建魚嘴,順利的把岷江一分為二。 與此同時飛沙堰治沙排泥,把江水引入成都。 漲水不澇,枯水不旱,到現在還在造福成都的老百姓。 當我們走過這一步三晃的安瀾索橋, 就可以達到秦堰樓上,一覽都江堰的全貌了。 所以我真心建議,大家來都江堰之前,先花幾分鐘時間在網上了解一下都江堰的原理, 這樣才能真真正正的理解到什麼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我們從景區出來之後呢, 也可以順路逛逛西街和文廟街, 在楊柳河和五桂橋那買點小吃品嚐一下。 晚上的南橋真的很好看, 這畫棟雕樑在燈光下多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我們還能看到網上很火的藍眼淚, 大家一定藥劑得找到最佳拍照機位哦。 這藍眼淚十分的神奇,雖然眼睛看到的是綠色,但是拍出來確實藍色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啊!老祖宗詐屍了》 第34章 堪稱千年奇蹟的都江堰(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