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給北大校長寫封信6月6日
幾天前,北大考研將不再接受專科生報名的訊息,對於我來講有如晴天霹靂。好像厲兵秣馬多年計程車兵,在準備上戰場的前夜卻突然被告知將不能參加戰鬥一樣,我感到委屈而無所適從。我試圖從網上尋找關於這件事情的任何訊息,卻沒有答案。我寧願相信這只是一個小道訊息的傳聞,而委託朋友從研究生院打聽來的訊息說,北大尚未決定是否在今年繼續招收專科生考研。這幾乎不比最壞的訊息好多少,這個未經落實的訊息將使得我在未來幾個月中忐忑不安地度過,而不再招收專科生的可能性佔據了一半的機率。難道我辛辛苦苦奮鬥兩年,所換來的就只是被拒之考場門外嗎?
我彷徨不知所措的悲觀失望,沒有任何想要繼續讀書的動力。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連爭取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會是如此的難。
女友在某些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成熟和策略要遠勝於我,這一點再次得到證實。給校長和研究生院長寫信的事,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迅速寫了一封關於應當讓專科生報考研究生的信件,並用鋼筆謄寫了兩份,一份給北大校長,一份給研究生院院長。校長的信箱在西門附近的辦公樓,由於經常幫老師取信和送信也算和傳達室老師熟悉了,信件順利地放到了校長的信箱。研究生院在未名湖畔的紅樓,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院長的信箱。
當兩封信終於被我送出之後,我竟如釋重負般輕鬆了許多:我已經努力了。我在給自己爭取考試權利的同時,也是為所有如我一樣的專科考研者爭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但願一切如願!
(當北大考研的招生簡章出來之後,專科依然是可以報考的,只是需要英語四級證書。至今我也無從知道,也無從去了解當初自己的兩封呼籲信是否起到了作用………作者補記於2004年11月18日)
燕園札記(九)那兩個出自北大的年輕人
………許知遠、遲宇宙5月30日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經濟觀察報》是2001年4月創刊的。在這個我想不出來有什麼特殊的月份,一份富於理想色彩的新媒體出現了。
這是我所購買和仔細閱讀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女友說,經濟為王的年代,不會掙錢怎麼行?於是,懷著為了小家發達的私心,我開始關注經濟生活。這樣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開始算計和女友一起吃飯該誰付賬了。
說實話,第一次購買是出於對這種橙黃顏色的親近感,並且它不像其他報紙那樣看完後就滿手黑了,並且它能在閱讀完之後替代《精品購物指南》墊桌。另一個它使我覺得親切的原因是,我發現了那個出自北大計算機系的年輕人:許知遠。
第31節:世界盃
看了《經濟觀察報》和《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我暗暗佩服這個年輕人熟練駕馭文字、玩弄外國媒體歷史於掌中的高超寫作能力,及其對於外國人名的記憶力。但漸漸,我有些不習慣這種寫作方式。他的文章從一些對普通讀者來說並不熟悉的歷史、名人言論的大量引用中,給讀者造成一種知識缺乏的共時性壓迫,並令讀者隨之產生“我也許是一個文盲”的錯覺。讀者抱著崇拜和增長見識的心理繼續閱讀到最後,迷迷糊糊看完仍然不是非常清楚這些紛亂的“思想”是如何充斥在一篇文章當中的,把對於文章內涵的理解擱置一邊,剩下的只有對文字本身的迷惘。
一篇作者署名安替的《七十年代人快快長大吧》的文章,是這樣評價許知遠模式化極強的文字:“看他的文章,我們幾乎所有在漢語語境掌握的典故都失去了作用,無論他在談什麼,你都必須熟悉《紐約客》和《新共和》的所有常用引文才能跟上他的趟。他也許是目前在一篇文章裡出現最多美國人名字和最多美國雜誌名稱的中國媒體作者了。”這篇一針見血、正中要害的評價,在當前所有評論許知遠的文字中,我以為是最能勾勒其寫作特點和最具有殺傷力的。
與這些經濟類文章相比,我個人以為許知遠更適合寫那些充滿青春氣息的文字,如《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對於燕園往事生活的回顧。憂傷的藍色封面下,大學時光的形形色色在讀者腦海中閃現。尤其對北大一直懷有崇敬之情的孩子們,看到其中誇大之後的青春風流,對北大更是心嚮往之。北大的魅力在很多時候是不是都來自這些所謂北大文人的藝術化的虛構之中?也許他的青春並不真的憂傷,他的一切“都幾乎是順利的,除了初戀的苦澀外”,而傷感的只是漸漸隱去的青春背影和青春痘留下的傷疤……
我不知道遲宇
《北大考研會歧視第一學歷嗎》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