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那些年 (第1/2頁)
黑色小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遊夫子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雖然父親早逝,但他還有慈祥溫柔的母親和可愛的妹妹。
那些年,母親靠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同時接幾份工,供養著這個小家。她替人漿洗衣服,替人地裡幹活……只要她有空閒,只要招工,她都去。
那些年,夫子的腿還能跑能跳,貧窮並沒有壓彎他的脊樑,靠著一手好字,他替書肆抄書,替別人寫信,賺的錢也能貼補家用。
那些年,就連幼小的妹妹,也已經懂得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孃親和哥哥不那麼累。
那些年啊……
鳳錦書想,大概很多人總是陷入這樣的魔咒:小的時候想長大,長大後又常常想回到小時候。
就像長安,他就迫切想要長大,在每一次吳氏對他上演全武行時,他就會對著他娘不滿的嘀咕:“我一定要趕緊長大,長大我就不怕你了,你就不能打我了”。
吳嬸兒當然不能被她兒子拿捏,揪著他耳朵,一頓輸出,“你長大了也是我兒子,咋?你還準備長大後跟我還手?”。
長安嬉皮笑臉,“還手肯定是不會的,但是等我長大,你就老了,你打我,我就跑,你拄著柺杖肯定追不上我”。
吳氏總被自己兒子清奇的腦回路逗笑。
就像遊夫子,他也想長大。想要幹更多他這個年紀不能幹的事。
他想要考取功名讓母親不那麼辛苦,想要妹妹能像鎮上劉員外家的閨女一樣,有無憂無慮、充實富足的生活,想要自己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用自己的雙手為這個家撐起一片天。
那些年, 小小的遊書茗也想快點長大,長大後是不是就可以跟哥哥一樣賺錢,孃親就不會為了養育他們而早出晚歸、四處奔波……
就連鳳錦書都不得不承認,她小時候也好想長大,大概在小孩兒的眼裡,長大代表著自由,代表著無拘無束,代表著為所欲為。
只有長大過的鳳錦書知道,長大不僅有所謂的自由,還有責任、挫折,有沉重的工作壓力,有搞不清的人際關係,有數不清的煩惱紛至沓來……
如此,好像長大並沒有那麼美好,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時間滾滾向前,我們終究都會長大,也終將直面一切。
可是,這一切,年幼的遊書茗不知道,沉浸在努力學習和抄書賺錢的遊夫子也不知道,他們只是想著,要長大,長大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確實,如果說一個人努力是加法,那麼一家人努力就是乘法。
確定目標,朝著同一個方向,然後一家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所形成的合力,讓他們披荊斬棘,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在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鳳錦書曾用大學四年來學習心理學,而心理學中的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人們:
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態。一個慾望滿足後,另一個迅速出現並取代它的位置;當這個被滿足了,又會出現一個新的。人幾乎總是在希望著什麼,這是貫穿他整個一生的特點。
他認為,人的一生有五中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透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
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階需要,他們是透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
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鳳錦書想,這個時候家徒四壁、窮困潦倒的夫子,大概最迫切的需求,便是經濟問題得到改善。
解決了這一重大的經濟困難,對於夫子家來說,絕對是可喜可賀的事。
是的,在她們不懈的努力下,他們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困境,最顯著的大概就是原來一下雨就家裡家外流成河的茅草屋被寬敞暖和、冬暖夏涼的新房所代替。
曾經,每逢雨季,雨水無情地敲打著屋頂,滲透進牆壁,使得屋內泥濘不堪,生活用品常常被水浸溼,那時,他們只能無奈地等待雨停,然後用盡全力清理積水,修補屋頂。
《九轉玲瓏》 第10章 那些年(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