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生死一念之間 (第1/2頁)
霽月寒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武士彠的質疑,潘陽心裡不禁了泛起一股酸楚的滋味,看著眼前這個酷似姐夫王衛國的信國公,他真的不忍心打破武士彠心中最後的幻想。
一個人的全部感情來自於內心的願望能否得到滿足,當願望到了滿足,你就會快樂;相反,當願望得不到滿足,你就會痛苦。願望得不到滿足而痛苦不堪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至少每天還可以幻想這個願望總有實現的可能,雖然等待願望實現的每一天很苦很累,但至少證明你還活著。
但是,如果有人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一個殘忍的真相,別幻想了,不用再等了,你這個願望永遠無法實現了。你還能冷靜淡泊,從容不迫嗎?也許長期以來堅韌不拔苦苦支撐的你,頃刻間就會崩潰頹廢,甚至走向死亡……
生死榮辱皆起於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可以上天堂,一念之間也可以下地獄。
武士彠現在正處於這關鍵的一念之間。
武士彠並非他自稱的那樣,是一個知足常樂之人。當他剛進入販賣木材行業的時侯,他的願望是養家餬口;當他賺到第一桶金的時候,他的願望是富甲一方;當他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又忍受不了那些衙門當差隔三差五的敲詐勒索,於是棄商從戎,這時候他的願望是謀個一官半職不再受人欺負;當他終於混到鷹揚府隊正,可以管轄50個兵士的時侯,他又嫌這個官太小了,想當個大點的官好衣錦還鄉;當他攀上李淵這棵大樹,一路青雲直上,高居從一品的應國公的時候,他又總覺得自己出身寒微,總想躋身於名門望族之列;當他意外獲李淵賜婚,迎娶了名門閨秀楊貞之後,他又總覺得還有那麼一點點缺憾,總說封侯拜相,自己雖然封了侯,但還沒有拜相,如果能再進一步,位極人臣,體味一下做宰相的感覺那該多好呀,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嘛……
潘陽對武士彠心裡的想法一目瞭然。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迅速禪讓退位,秦王李世民登基稱帝,武士彠既不屬於秦王府的老班底,又沒有在玄武門之變中立擁戴之功,要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談何容易。可武士彠就是不死心,一則武士彠認為自己內參國事,外有政績,有做宰相的資歷和能力;二則武士彠認為生於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的他屬於年富力強的地方大員,比李靖、封德彝、蕭瑀、裴寂這些當過宰相的人都年輕,有時間可以等待機會;三則唐朝的宰相職位不是一個人,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都位居宰相之列,其中尚書省設僕射2人、中書省設中書令2人、門下省設侍中2人,同一時期最高可以產生6位宰相,這麼多的宰相職位他武士彠總可以爭取一個吧?別人可以做宰相,為何自己不可以?第四,最重要的是,武士彠認為自己對李淵忠心耿耿,是鐵桿老臣,李淵雖說已退居太上皇,可再怎麼樣也是李世民的親爹,只要李淵為自己說說好話,李世民總得給李淵一點面子。
武士彠對自己的資質和能力充滿自信沒有錯,對宰相任職資格和條件的分析沒有錯,對宰相職位產生機率的判斷也沒有錯,可是他對李淵在中央高層職務任免影響力的分析研判上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錯得離譜。
李世民是透過發動宮廷政變登上皇位的,而且不是用普通的威脅手段發動宮廷政變,殺兄弒弟逼父這三種手段全用上,簡直是駭人聽聞,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些違揹人倫的大罪,李世民一條也沒落下。李世民想要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皇位來源的合法性就必須證明玄武門之變的正當性、必要性和被迫性,而要證明玄武門之變的正當性、必要性、被迫性,只能從李淵身上做文章。
如何做文章?很簡單,抹殺李淵的歷史功績,把晉陽起兵的領導者、組織者、發動者說成是李世民及秦王府的那幫兄弟,同時給李淵貼上見識不明、用人不當、賞罰不均的標籤,批評李淵該重用的人不用,不該重用的人亂用。
如此一來,李世民在輿論上輕而易舉地佔據了有利局面:大唐的天下是秦王李世民和秦王府的那幫兄弟打出來的,李淵坐享其成白撿了一個皇帝不說,還非常偏心地把平庸無能、未立尺寸之功的李建成立為太子,李世民對此非但毫無怨言,反而還是一如繼往地忠於皇帝擁護太子。但李建成當上太子後不但不感謝李世民,反而把李世民看作眼中釘肉中刺,勾結李元吉欲置李世民於死地,李世民為了自保被迫自衛還擊,混亂之中李建成、李元吉不小心給掛了,李淵覺得自己對這些事情的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主動提出把皇帝之位禪讓給李世民,自己堅決要退到後宮去面壁思過。
自古以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寧可大量
《女皇的成長之路》 第15章 生死一念之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