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赤那諾海 (第1/2頁)
江中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達蘭喀喇山位於陰山中段,是陰山眾多山峰中最高最大的一座。站在達蘭喀喇山的巔峰俯瞰,遼闊壯美的敕勒川盡收眼底。
達蘭喀喇山腳下有一片隆起來的高地,如果把達蘭喀喇山比作一個坐在那的巨人,那麼這個高地就像是巨人的膝蓋。在古老的突厥語裡,這種如同削平了頂部的圓錐形的高地就叫做腦包。
這片高地的北部和達蘭喀喇山連為一體,東南西三個面和遼闊平坦的敕勒川相連,從平坦的敕勒川沿著綿長的緩坡走個十里左右,就可以輕鬆的到達高地的頂部。
高地的頂部是一片長滿野草灌木,平坦寬闊的草甸,面積約有百畝之大。因為地處陽坡,日照充足,再加上從達蘭喀喇山上流下來的的溪水從高地上穿過,所以高地上水草豐美,極其適合放牧宿營。
尤其是到了冬天,高大的達蘭喀喇山擋住了北邊刮來的朔風,白天又有充足日照,所以別看這塊草甸比草原高出不少,但卻沒有寒風侵襲,因此比草原上背風的窪地還要溫暖。再加上三面緩坡相連,趕著牛羊騎著馬從平地到高地上面一點都不費事,所以這塊高地就成了牧人們理想的冬季營地。
在牧人們看來,草原上任何一塊好的牧場和營地都是騰格里為他的子孫們準備的,是屬於所有草原人的。任何一個草原人不管他是什麼部族的,只要他比別人先到這裡,那這塊地方就是他的。比他後到的人就得去別處找地方,如果其他人想要這塊地,那就等明年搶在別人前面來就是了。
如果是特別想要這塊地卻又等不到明年,那就看看誰更強壯誰更勇猛。比試一番過後,勝者留下敗者乖乖離開,這是千百年來草原人遵循的規矩。
但人們往往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人們沒來之前這塊地屬於誰呢,難道是無主之地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自然界並不只屬於人類。
在人沒來之前這塊地也是有主的,這塊地最早的主人是一群狼。也就是說,其實這塊地方是個狼窩,只不過最早可能只有一窩狼。
但是當第一個牧人趕著他的羊群在這裡安營寨扎之後,當那一窩狼不用再像從前一樣冒著受傷和死亡的危險跑出很遠去狩獵,它們在家門口就能吃到鮮嫩可口的羊肉的時候,人和狼之間的矛盾爆發了,人和狼為爭奪這塊高地的歸屬權展開了廝殺。
最開始的時候是人佔據上風,因為人不僅有弓箭和其他武器,還有馬和狗的幫助,所以很快的讓那一窩狼死的死逃的逃。但後來,逃走的狼領來了更多的狼,於是人頂不住了,只好退出了這塊高地。
人怎能忍受被一群狼欺負,有狼的地方就別想放牧牛羊,這對把牛羊作為食物和衣服的草原上人來說等於是被狼斷了活路。於是人們組織起來聯手打狼。狼不敵,跑了。但沒過多久,狼群來了,帶頭的是一隻健壯的大青狼,它成了這裡的狼王。
牧人們發現自己要面對的狼越來越多,越來越狡猾。這些狼不管什麼季節,也不管食物是否匱乏,一門心思的跟人展開了較量。這塊曾經的風水寶地,頓時變成了牛羊的絕命地,牧人的傷心地。
牧人們只要稍不注意,整群的牛羊就會在一夜之間被狼群禍禍的一隻都不剩。到最後,完全佔據上風的狼群已經不滿足於禍禍牛羊了,它們開始圍堵單獨放牧的牧人,甚至趁著黑夜將牧人全家堵在氈包裡不讓他們出來。再後來,這些狼直接撕開氈包衝進裡面去,連牧人帶牛羊一起吃。
從此以後,牧人們再也不敢來這放牧了,這塊寶地重新成為了狼的家園,而狼王就成了達蘭喀喇山附近百里之內真正的統治者。
牧人們為了安全都搬到了離達蘭喀喇山百里之外的地方,即使這塊地方因為很久沒人放牧而變得草肥水美、野味多的一鞭子下去能抽倒好幾只,但牧人們也還是不敢輕易靠近。
而奪回了領地的狼群,就像接到不知誰發出的命令一樣,停止了對牧人和牛羊的追殺。
狼群只要有吃的就輕易不會大規模的越過領地禍禍牛羊,人與狼之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但是一到了冬天,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尤其是在雪下的比較大,形成了白災的年頭,狼群就會大規模的下山捕獵牛羊。這就和突厥人一旦受了災就要成群結隊的衝向中原,燒殺搶掠一樣。
所以,敕勒川上的牧人都把達蘭喀喇山看成一塊禁地,在選擇牧場和營地的時候都要盡力離這座山遠一些。這已經成為敕勒川這片草原上的牧人們心中的共識。
呼嘯的朔風沿著達蘭喀喇山的山脊呼嘯而下,當俯衝到腦包的時候,
《大唐小鎮地址》 第39章 赤那諾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