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軍隊建設 (第1/2頁)
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曾經有這樣一支軍隊,在歷時兩年的時間裡,行程上萬裡,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卻能翻越十八條山脈,渡過二十四條河流,佔領過六十二座城市,突破了幾十萬大軍的包圍。而且,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還能保持平均每天行軍達七十多華里,用近乎奇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這樣的軍隊是怎樣煉成的,是什麼樣的精神和意志使這支軍隊不垮不潰,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蹟?
朱永興夢想著有這樣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軍隊,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可這並不妨礙他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嚴格的紀律,這已經有了,大多數的軍隊都不會把殘民以逞當作信條,哪怕只是說說,也會裝出一副仁義之師、救民於水火的樣子。所以,重點在於細化軍紀,以及嚴厲的執行和監督。只有軍法官肯定不夠,憲兵便成了需要組建的隊伍。
在朱永興的計劃中,憲兵不僅要維繫軍紀,約束其他軍人行為舉止,處理軍隊中的各種刑事事件,還有押送軍事物資,審訊戰俘等職能。而且,日後有了較穩定的根據地後,憲兵還要行使地方警察職能,可謂是功能多樣。
而信仰,或者稱為理想,是一個能使士兵們擺脫當兵吃糧、渾渾噩噩的好辦法。有了對未來的憧憬,並且看到了實現的希望,士兵們才會變得英勇頑強、忠誠可靠。
為朝廷,為皇帝,為國家,為人民,這些目標過於崇高和虛幻。對於普通士卒來說,為了自己和家人將來的美好生活,保衛自己的土地、房屋、財產,應該更能使人充滿動力。
所以,軍隊中成立一個宣教機構是必要的,除了宣傳、鼓動之外,還應該成為士兵訴說不滿、發洩積鬱的渠道,將一些矛盾在內部化解。宣教機構還要有一個功能,那便是教育,教士兵們識字,提高士兵軍官的文化水平。水化水平高了,人的視野就會開闊,能更好地理解軍令和操典,順帶著學習新武器、新技術的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還有什麼呢?朱永興握著鵝毛筆,把鵝毛在臉上蹭來蹭去。哦,還有軍校和參謀部,軍校可是近代化軍隊的標誌之一,也是掌握軍權的必要手段。培養出一批具有新思想、新戰術的軍官,再把那些老軍頭塞進參謀部……
呼,朱永興甩掉鵝毛筆,苦笑著輕撫額頭。計劃不錯,但要落實得完美,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只能先把架子搭起來,在工作中不斷完善。想來遇到的問題肯定不會少,就算自己,也是個半瓶子,並沒有實際的經驗,只是照葫蘆畫瓢罷了。
“殿下。”長史易成臉上帶著喜氣,快步走了進來,把手裡的書柬遞上來,“好訊息啊,汝陽王馬寶、敘國公馬惟興、漢陽王之子馬自德、宜川伯高啟隆率兵馬六千餘趕來相會,已過古永,不日即可到達。”
哦,朱永興精神一振,接過書柬開啟閱看,臉上露出了暢快的笑容。雖然不能使所有人都改變心意,而打消降清念頭,但與歷史相比,雲南的降將降兵已經少了大半。此消彼長,明軍兵勢變強,吳三桂也就失去了大量擴充軍隊的機會。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馬寶、馬惟興等人應該是雲南最先投降的明將,他們能夠從滇西北跋涉前來,說明自己真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然,沒有鄭家的傳信兒聯絡,也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不管馬寶是不是衝著郡王的諭旨和印信而來,騰衝大勝應該能振奮起他們的抗清意志吧?哪怕是暫時的也好。至於以後,就用一個個的勝利讓他們心中的希望越來越大吧!
朱永興本想親自去迎,但猶豫了一下又搖了搖頭,對易成說道:“請懷仁侯代吾去迎接一下,帶上些糧草豬羊,犒勞遠道而來的忠勇將士。這個鄭昭仁,不錯,很好,以後吾有大用。”
易成道謝後離去,朱永興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鄭家確實功勞不小,但身邊皆是鄭家人也非朱永興所願,只是可用之人太少,他又不得不示籠絡親近之意。顯然,現在還不是搞平衡的時候,根本沒那個條件。
那些個文官,朱永興頗有些恨鐵不成鋼,都什麼時候了,還覺得高人一等,瞧不起軍人。也不好好看看自己,滿肚子子曰子云,卻手無縛雞之力,可以說是狗屁用也沒有。對,就讓他們去宣教機構,不願意乾的,或者不好好幹的,就邊緣化,算是一個用人的試金石吧!
門輕輕被推開,夢珠探進腦袋張望,正對上朱永興似笑非笑的臉龐,不由得輕輕吐了下舌頭,輕盈地閃了進來。
“看,我都寫了這麼多了,可夠你抄一氣的。”朱永興拍拍桌案上的一沓紙,笑著
《逆流指什麼》 第九十一章 軍隊建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