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一十七章 籌劃反攻 (第1/2頁)

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緬人想在永曆和朱永興之間兩面得利,永曆被軟禁,完全處於被動,朱永興卻反過來要利用緬人困住永曆,為自己爭取時間。既然緬人將永曆君臣當作人質,當然不會放他們能輕易入滇,這便給朱永興很大的操作空間。

山高皇帝遠,就算是真的聖旨,只要對自己不利,朱永興也可以指其為偽詔,是緬人的陰謀。而暫且答應緬人的要求,做出軟弱的樣子,也是計劃中的一部分。能夠派人就近監視觀察永曆君臣,並且對一些官員進行拉攏分化,比如馬吉翔之流。如果由這些皇帝近臣來轉述永曆的旨意或話語,顯然更有說服力。

甚至朱永興和易成、鄭昭仁還商議過遺詔的可能,如果永曆萬一出了意外,是不是可以由首輔馬吉翔或太監李國泰等人宣佈皇位歸屬,以便名正言順地進行皇權交割。

儘管覺得不是很成熟,但也不失為萬不得已的辦法。既然太子已死,永曆君臣又被緬人控制,緩而行之應該更加穩妥。

篡位奪權的路線圖慢慢清晰起來,先襲爵,再監國,國無儲君,兄終弟及,大義名分便在手中。

“國當大變,凡為高皇帝子孫,皆當同心戮力,共圖興復。成功之後,入關者王。殿下有蓋世奇功,又手握重權,皇上亦當禪讓。”

“有功者王,定論不磨。若殿下能光復省城,便是中興一半根腳,已是有名。較之初入滇乘時擁戴,奄有狹地者,規局更難倒論,千秋萬世。公道猶存。若能中興皇明,則功之所在,誰當與爭?”

鄭昭仁和易成的勸諫使朱永興下定了儘早光復昆明的決心,之前還擔心迎回永曆的事情,現在有永曆自願留緬的敕旨,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先襲王爵。光復省城後,再監國。”朱永興覺得既然顧慮小了,也該是加快反攻步伐的時候了,軍功和威望,是自己要更加努力得到的。

昆明,不僅是省城,不僅僅是政治意義重大,也不僅僅是自己威望大增的一個契機,還有著其他的東西。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

經過緬使的這一番折騰,易成和鄭昭仁真正成為了朱永興的鐵桿親信,還包括他們身後的鄭家勢力。儘管把太子之死的真相爛死在肚中,但“定策”、“擁立”之功,卻是跑不了的。而且,他們作為旁觀者,平常觀察得仔細,心思又不象朱永興那般盡數放在錢糧和軍事上。所以。比朱永興看得更清清楚,心中也更加樂觀。認為時機一到,有的是官員爭搶這兩項功勞。

“長駐緬甸,除了注意皇上和眾臣外,有機會也要窺緬人之虛實,瞭解其內部矛盾。”

朱永興答應了緬人的大部分要求,損失了些錢財。心中自然不爽,又開始算計起緬甸來,“緬王有一兄弟,頗有野心,似可拉攏。另外。其國內的民族眾多,也頗有些實力不凡,且不服緬族的民族。如果能挑起其內亂,倒也省了許多手腳。”

對於緬甸的實力,朱永興一想起歷史上緬軍被萬餘殘明軍隊打得屁滾尿流,便是嗤之以鼻。但現在他還抽不出手來收拾緬甸,如果能挑起緬甸內亂,收到兵不雪刃的效果,倒也是很好的事情。再從長遠考慮,佔緬甸,進印度,多瞭解緬甸虛實,以便拉攏分化,也不是做無用功。

鄭昭仁恭謹地答應下來,他已經習慣無條件遵令而行,因為朱永興或者不說,若是說出來,便有幾分確實。緬王之弟,有野心;緬甸有不服的民族,這兩個重點,他用心記下。

“倒也不必著急,不必勉強,以免緬人覺察,生出加害之心。”朱永興又著意叮囑了一句。

這便是朱永興的不同之處,來自後世的思維,對人的生命看得很重。這種對屬下自然而然的關心,更讓鄭昭仁感激在心,躬身答應。

朱永興又想了想,還是打消了移蹕至滇西南的念頭。雖然離緬甸近,出了事情也好就近處置,但自己的身份在那擺著,移蹕何處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已經涉及到了軍事、政治、民心、士氣。

與緬使談判已畢,答應了緬甸的大部分要求,並送出了錢財和禮物,終於算是基本了結了這件曾令朱永興思來想去、大費腦筋的事情。然後又與易成商議佈置,將緬使帶來的幾份永曆敕旨,以及摻雜其中的偽造敕旨準備好,朱永興方才與易成迴轉蒙自。

來來回回卻已經兩個多月,雖然因為處理緬甸來使耽誤了些時間,卻好在還趕上了過年。儘管身在路上,朱永興也不斷收到送來的情報,不斷髮出諭令,遙控指揮著各部軍隊,分派軍需物資,只待大事發生,便要依時而動,發動反攻。

安南兵工廠和永昌兵工廠製造

《逆流指什麼》 第一百一十七章 籌劃反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