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七十七章 什麼是稅收? (第1/2頁)

霸道總裁胖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攤賦入畝的後續是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林煜眼神從原本的懶散,逐漸變得銳利專注起來。

這個老頭有點東西啊。

居然能看出來攤賦入畝還有後續!

見到林煜沒有回答,反而有些意外的看著自己,夏原吉也沒有自傲,依舊謙卑的說道。

“林先生的攤賦入畝的確高明,透過轉移賦役至土地田畝,合併田間稅種,極大減輕了百姓身上的重負,但這只是減輕了百姓重負。”

“老夫以為,這似乎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至多就是讓百姓少些勞累,國庫的財政收入變得更多一些。”

對於夏原吉的疑問,林煜也很坦誠:“你說的不錯,攤賦入畝的確解決不了根源問題,應該說,這個問題可能永遠都解決不了。”

“當然,這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在人……”

“具體的就不多說,你能看出攤賦入畝有後續遺漏,倒是讓我著實意外了一下,本來我是打算後面再講的。不過既然如此,今天先講一講也沒關係。”

夏原吉連忙坐正了身姿,絲毫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就倚老賣老,這是把自己三十年前於太學求學時的姿態,全都擺了出來。

一旁,于謙同樣也已坐好。

林煜喝了口茶,稍微清了清嗓子,這才正式開課講道。

“首先,攤賦入畝本身,在制度上是沒有什麼大的缺漏的,如果有,那也只是執行者在上行下效,這很難從制度上避免,只能加強監管系統。”

夏原吉微微點頭,這他能夠理解,歷朝對土地稅法的改革,往往都是制度定得好好的,到了下層就開始迅速變味。

比如王安石改革,在制度上其實幾乎沒有任何問題,也的確讓北宋回了波血。

但在實際操作中,尤其是青苗法,被下層的執行官吏,愣是給玩成了百姓士紳集體抵制的惡政。

而且,王安石、宋神宗這兩位改革的推手,前者缺乏對底層領導的經驗,後者喜歡左右搖擺,再加上當時北宋的黨爭因為變法而變得尤為劇烈。

宋詞第一人的蘇軾,甚至被王安石逼得前往徐州抗洪搶險,還因此寫信大罵王安石。

因為王安石為了強行讓新法推行下去,排斥一切反對自己的意見,作為舊黨領頭羊的司馬光,甚至沒有直接反對王安石,只是透過實地考察,覺得原來治理黃河的辦法過於激進,強行回河可能會釀成大禍,這才稍稍提了下。

但王安石這時候已經被黨爭折磨得有點神經質了,下意識覺得司馬光是想阻礙新法推行,所以便一意孤行,直接釀成了黃河大改道,從此奪淮入海。

如此政局之下,哪裡能夠安穩改革,能不壞事都算燒高香了。

林煜接著說:“攤賦入畝沒有什麼後續,或者說後續也不在賦役,而在另一個關鍵點——稅收。”

“眾所周知,賦稅賦稅,可能老百姓覺得這是一種東西,但其實,這應該是兩樣東西,也即是賦役和稅收。”

“賦役就不說了,我們只說稅收,到底什麼是稅收?”

“按照歷史來看,最早出現的財政徵收方式是夏朝的‘貢’,即臣屬將物品進獻給君王。當時,雖然臣屬必須履行這一義務,但由於‘貢’的數量、時間尚不確定,所以‘貢’只是稅的雛形。”

“而後出現的‘賦’則與‘貢’不同,西周將國家徵收的軍事物資統稱為‘賦’,徵收的土產物資統稱為‘稅’。

到了春秋後期,賦與稅統一按田畝徵收。‘賦’雖然原本統一指代軍賦,但往往到了實際執行層面,國家依此來徵集的‘賦’不只侷限於軍賦,還包括其它財政方面的支出收入。”

“而且,國家對於關口、集市、山林、水土等徵集的財政也被叫做‘賦’。所以,‘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只是單單指代軍事物資了,而是具備了‘稅’的涵義。”

夏原吉作為戶部尚書,對於理解什麼是賦稅,本來就屬於常規基本功,所以自然也難不倒他。

倒是于謙頓覺耳目一新,原來賦稅還有這麼深奧的含義,他以前卻是從未有過深入關注。

“所以,稅收實際等同於賦稅,這二者本質上從西周開始,就已經被統一徵收化了。”

這是封建王朝徵收賦稅最普遍的觀念看法,也就是天下都是朝廷的,那自然是做生意要交稅、砍樹要交稅、過關要交稅、種地也要交稅,有什麼交什麼。

夏原吉這時補充道:“按照林先生對賦稅的解讀,

《大明秋後問斬獄友》 第一百七十七章 什麼是稅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