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與水爭地 (第1/2頁)

霸道總裁胖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林煜口述“著作”的《農政全書》,朱瞻基一開始也不甚理解,但配合著林煜邊講邊解讀。

朱瞻基很快就意識到,這部《農政全書》對大明而言,到底有著多大的意義與價值。

說它是另一個“化肥神方”都不為過。

作為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徐光啟著作的《農政全書》,不但集前人農學之大成,而且還罕見的總結了歷朝農學所忽略的部分——農政。

無論是最早西漢泛勝之的《泛勝之書》,還是之後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亦或是離得最近的元朝王禎的《農書》。

雖然這幾位都貫徹了以農為本,但他們的重點卻只放在了技術和知識層面,對農政的關注幾乎可以算是忽略不計。

哪怕首次提到了“備荒論”的王禎,也只寫了不到兩千字的篇幅,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卻是難得將農政、農學單獨分成上下兩部。

前半部講農政,後半部講農學,二者結合,才能確保更長遠的農業生態。

歷史上的《農政全書》,正式刻板刊印於崇禎十二年,也就是徐光啟去世六年後。

明朝大廈將傾,無力迴天。

正式刊印的《農政全書》“大約刪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但餘下的12目,60卷書冊,依舊還是對後世農業影響深遠。

整部《農政全書》字數約為50萬字,朱瞻基、于謙兩人輪流抄書,也只抄完不到三分之一。

具體分卷可分為:

農本3卷、田制2卷、農事6卷、水利9卷、農器4卷、樹藝6卷、蠶桑4卷、蠶桑廣類2卷、種植4卷、牧養1卷、製造1卷、荒政18卷。

這其中,又以荒政、水利為要。

朱瞻基對這兩部的記憶非常清晰,因為寫的字數太多,差點沒把他手給抄斷。

荒政18卷中,總結了歷朝對於備荒的經驗政策,並且統計了歷朝水旱蟲災的規律現象,包括救災措施的利弊研究,與災荒年間可供臨時充飢的草木野菜種類。

徐光啟透過總結歷朝發生過的一百多次蝗災,發覺但凡歷朝蝗災,普遍多發於夏秋之間。

因而得出結論:“是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

說人話就是,蝗蟲喜歡在乾涸的湖泊土壤地裡產卵,從而形成巨大的種群數量,誘發蝗災。

要解決的這個問題,唯有先解決這些涸澤幹湖。

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

好像在哪裡聽過!

沒錯,這也是後世紅色政府,治蝗的主要手段。

林煜回憶到這裡時,都不由覺得佩服,這徐光啟真特娘是個人才!

只可惜,沒趕上好時候。

明末不是一二部《農政全書》,幾個名臣良相,就能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的。

“是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朱高熾下意識將這句話記下,又驚覺想起,林先生已經在寫成書了,倒是不用那麼著急,隨即又問道。

“林先生這次授課,可還講了什麼?”

朱瞻基糾正道:“父皇,林先生說了,這並非是授課,只是對此書的解讀,此書作者是另外一位大賢。”

“林先生果然高潔!”

朱高熾微微點頭,身軀也是不由坐正。

朱瞻基說:“除了前面的荒政,林先生又著重提到了書中的水利卷,水利為農之本,無水則無田。”

“林先生說,這天下為何有那麼多被拋荒棄耕的土地,其中原因無外乎荒地種不出糧食,而為何種不出糧食,主要便是地方不重視水利的營修。”

“若是能夠大力興修水利,充分利用地利水源。不僅荒地可以重新屯墾,北方也可化為南方蘇杭那樣的產糧重地。也不必再辛苦從長江耗費鉅萬,輸送南方的糧食去往北方。”

這也是《農政全書》中的“用水五術”。

所謂用水五術,可總結歸納為源、流、瀦、委、作井作瀦。

說人話便是,有地下泉水就用地下泉水,沒有地下泉水就用江河塘浦的流水。

除此之外,還可以想辦法利用湖蕩澤陂的積水,以及海潮頂託回來的江河淡水、島嶼沙洲積蓄的水源。

就算遇到缺水且不臨海臨湖的高亢平原,也還可以開鑿水井,汲取泉水,或者乾脆修築池塘、水庫蓄積雨雪水用作灌溉。

總之就是,用水之術,不越五法。

“用水之

《大明秋後問斬獄友》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與水爭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