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顯得非常興奮,寫作對她來說不是一件難事。文學作品的薰陶、童年記憶中的親人、尋根的渴望和對祖國的嚮往,交織成她熾熱的激情——只要能夠去中國,她就很高興!我把她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那時候,膝上型電腦還很稀罕,我毫不猶豫地為她買了一臺,讓她帶在路上寫作。

回到美國後,她一開始寫作,就一發不可收。通常是每天開始寫作之前,先看看她的筆記本,有時查一查資料,甚至到圖書館借書參考,接著就在電腦上劈里啪啦打個不停。她寫前面幾頁的時候,列印出來還讓我看,我讀了以後不斷地鼓勵她,也和她討論其中的內容。不過,幾天以後,她就不讓我看了。她認為,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有人對她寫的東西說三道四,會產生干擾。她認為,應該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感覺和風格來寫,那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她的性格是既開放活潑又十分倔強的,在這個問題上絕不肯讓步。無可奈何,我只好按捺住好奇心,耐心等待。

終於,有一天她說可以讓我看了,列印出來有80多頁。那個晚上,我一口氣讀完,興奮得睡不著覺,凌晨兩三點鐘翻身起來,找出我在這趟旅行中拍攝的三四十卷照片,從中挑出與她所寫內容相關的,又把她寫的日記列印出兩份,凌晨三四點出門,開車往24小時服務的影印中心而去。到了影印中心,我把照片插到相應的章節中,再配上一張高倩站在圓明園廢墟上的照片作封面,裝訂起來,很像是本“書”。

回到家時天已快亮,第二天早上,送一本到我的朋友小陳家,另外帶一本到辦公室,給我的同事彼康博士和桑坦德博士看。

兩三天之後小陳跑來,進門就喊“出版,出版,快出版!”他是學海洋氣象的博士生。他把稿子給一個美國學生看,那學生雖然學的是海洋科學,卻在一邊寫博士論文一邊寫小說。據說他把那冊子一口氣看完,就對著小陳大喊:“出版,出版,夠出版水平了!”難怪小陳進了我的家門就喊。高倩在一旁微笑,她說在中國的時候,就想到要出版自己的日記。

有幾位中國留學生告訴我,這本小冊子他們是徹夜不眠地讀完的。當時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留學生出國幾年沒有回國,透過高倩的日記,渴望從一個側面瞭解當時的中國。

在美國出版女兒的英文日記,多遙遠的事!我沒有多大的信心。可是,高倩每天放學一回家,就聚精會神地在電腦前寫作,到了1993年底,她已經打出了300頁的文稿。如果不能出版,肯定會打擊她的積極性。

我到書店買回幾本有關出版的書,《如何快樂出書》、《作家市場》等。不看不知道,一看心情就沉重了。原來美國出書不容易。在美國想出書的人成千上萬,《作家市場》裡列出的4 000多家出版社中,書稿的接受率大多隻有10%多一點。

我要求高倩把稿子再潤色一下,可是她說,不能再改了,如果年復一年地改,感覺就不一樣了,就不是十一二歲人的思想了。她說得也蠻有道理。到了1994年初,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我給在舊金山的中國書刊社(China Books & Periodicals; Inc。)掛電話。

接電話的王編輯是個中國人!他讓我把全稿寄過去。我趕忙回家列印出書稿,用快遞寄往舊金山。想不到,第二天下午兩點,王編輯就掛電話來:“我們已決定出版高倩的書,你什麼時候來籤合同都行。”

真是不可思議!我迫不及待地買了機票。

舊金山和休斯敦有兩小時時差,到達舊金山機場時,天還未亮。6月初夏,舊金山涼意沁人。我躺在寬敞冷清的候機廳椅子上,等著天亮以後乘車去出版社。身著單衣的身體貼在冰冷的椅子上,不禁打了好幾個哆嗦。這個窘境不知怎麼地,就讓我想起了以前初中語文課本里學過的那篇《梁生寶買稻種 》。與我現在的處境比起來,梁生寶進城還能“吃一碗湯麵,再喝兩碗麵湯”,實在奢侈。

珍惜、欣賞孩子的成果(2)

從舊金山回到大學城,整個晚上的話題都是有關出版社、出版社的創辦人亨利諾依斯和他寫的自傳《生於中國 》,以及我從出版社帶回來的很多有關中國的英文書。以後好幾天,高倩還刨根問底地向我瞭解種種細節。這次出書的經歷確實讓她很受鼓舞,對她以後的成長影響深遠。

《西方到東方》出版後不久,休斯敦最大的英文報紙《休斯敦紀事報》在它的週刊 Yo! HOUSTON裡把高倩作為封面人物介紹。她的照片顯著地登在當天《休斯敦紀事報

《人生的設計在童年》 第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