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發展生產 伏旱伊始 (第1/2頁)
逸雲飄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前3家土法鍊鐵廠,舞陰和板橋煉製生鐵的都不能用來做砍刀、刺刀類,韌性和硬度不夠,混加一部分外購鐵料,是製作農具和建築材料使用,除了部分自用之外,其他大部分都外賣,這是也是他們目前唯一賺錢的產業,每月淨收入超過300大洋。
為了統一管理,互相交流技術,他將三地是技術師傅一起召集在李家河,共同交流鍊鐵經驗,並召回唐志豪統一組建鋼鐵、機械、紡織企業,在縣裡註冊,逐步走向正規化,胡老五不再負責這幾個地方的生產,只負責百丈基地建設和銷售、情報收集。唐志豪在桃園南鄭的事務,交給宋青美,王竺協助。
唐志豪到來後,按照他給的初步方案,設立技術培訓班,聘請老師傅做老師,招收部分有文化年輕人當學徒和技工、統一管理、統一薪酬制度,實施流水線、兩班或者三班到工作制度。
目前最大問題,這三地都沒有煤炭,只能用山裡鐵青槓樹燒鋼炭作為二次、三次粗鐵精煉燃料,這樣一來爐內溫度不夠。因此決定明年開始部分粗鐵運轉是百丈基地,用焦炭煉製一次,提高生鐵品質。
一個月時間,花費1000多大洋,在唐志豪的統一組織下,各家鐵廠效率、管理、待遇都明顯提高,特別是李家河新高爐也矗立起來。為了重工業發展,他一個月沒有新行動和任務,一直待在板橋和李家河鐵廠,看著他們將一塊鐵礦石,煉製成粗鐵,8月至9月沒有一滴雨,室外每天都是35度左右高溫,鐵廠內至少40-50度起,讓工人午後休息一個半時辰,這批熟練工人一要珍惜,他們以後才是他們發展種子。
鐵廠事務走上正軌,可是旱情沒有沒有一點緩解趨勢,目前板橋和李家河高山地帶還沒特別嚴重,但是河谷地帶、以及舞陰、鄰水估計要減產三分之一以上,特別是花生,部分地方上樑地帶已經絕收。
面對嚴重的旱情,他們也暫時停止對外擴張,穩定內部是最緊迫的事情。只是胡老四在燕子與麻柳樹保一帶新增控制了300多人區域,這樣一來他們全部控制區域人口接近5000人。
9月伊始,區內罌粟(大煙)也開始收割,除了特勤隊和警衛隊,全部隊伍投入抗旱、收割糧食、收割罌粟中去。罌粟這是他們軍費主要來源,所有罌粟都是軍屯,百姓禁止種植,已經種植的收取6成煙稅。
根據黃坤楊上報統計,油坊壩有30畝,已經收割。陳家灣,蘭花、百花保、李家河這邊合計100多畝左右正在搶收,預計全部收割在3500兩以上煙土,按照今年價格1兩煙土等於1個大洋價格,也在3500個大洋,是目前最大一筆收成,這就是暴利。這也是為什麼民國的地方小軍閥幾乎都是靠煙土養活軍隊,因為土地稅收幾乎全部上交,只有種罌粟自己才能有財力。
板橋鄉他們轄區1500人左右,今年全年稅收超過5000大洋,人均接近4個大洋的稅收,是去年的1倍。到目前已經向縣裡上交2000多大洋,秋收完畢必須上交完成,否則只能是接受駐軍和聯防大隊的討伐。
9月中旬,第一批煙土他們運到漢中出售,收回800大洋,然後給所有隊伍發了一次津貼,護民隊每人2個大洋,預備隊每人1個大洋,全部發完花去500大洋。
基本收割完罌粟,就開始搶收玉米,總體說來今年玉米減產達三分之一。新開荒玉米畝產一石多,也就200多斤。在熟地推廣的“營養袋”移栽玉米還是有畝產300斤以上。每畝熟地交稅在3成以上,要是佃戶還要交地主5-6成,今年減產2-3成,普通佃戶還剩下什麼,明年必然是大饑荒年。
當然他們轄區百姓,他今年沒計劃在加稅,有煙土和鐵廠收成基本能養活隊伍,地主地租今年不能超過4成。
9月下旬,縣裡稅款催收文書是一封接一封,就連李家河都收到崇清鄉里轉過來縣裡稅款文書,意思很簡單,凡事抗稅者,直接派兵討伐。在皇權不下鄉的時代,其實縣以上不太關心誰在統治百姓,無論你是土匪還是家族勢力,只要按時交稅就是順民,抗稅那就是造反,必須殲滅。
杜辰宇從板橋回到李家河,對著稅款文書也是一籌莫展,到底交還是不交,交至少需要3000大洋,不交集州縣裡有1個團駐軍1000多人,聯防大隊也有好幾百人,不是他們能抵抗的。
沒辦法只有召開會議討論。
9月25日,他在李家河基地召開會議,學堂坪保、李家河保、桂花保3個保長兼任預備隊長,還有薛晨、黃坤楊、何超武、周奎、唐志豪其他一些分隊長列席。
《開局兩畝地》 第48章 發展生產 伏旱伊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